《贝特瑞-新三板精选层贝特瑞分析:借力汽车电动化正负极材料齐头并进-20211019(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贝特瑞-新三板精选层贝特瑞分析:借力汽车电动化正负极材料齐头并进-20211019(20页).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行业格局基本稳定,头部企业集中度高,根据 GGII 数据,2020 年中国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前三名分别为贝特瑞、璞泰来和杉杉股份,CR3 53%,CR5 73%,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天然石墨领域贝特瑞一家独大,出货量占国内 50%以上。作为负极材料行业核心增长极,人造石墨行业前三家分别为璞泰来、杉杉股份和凯金能源,CR3 55%,CR5 75%,头部效应明显。石墨一体化布局成为产业趋势,降本增效企业有望实现行业超额收益。石墨化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核心工序,指将物料装入坩埚,放入石墨化炉中进行 2800以上的高温处理,以改变石墨空间结构满足负极材料需求;由于石墨化环境需要高温,能耗较高,约占人
2、造石墨负极成本50%。出于成本和产业链环节利润的考虑,主流负极材料企业也逐渐从“以委外加工为主的生产模式”向“以自建石墨化产能为主的一体化模式”转变,以期获得更大成本优势,我们预计自建石墨化产能将成为产业趋势。箱式法、连续石墨法引领负极石墨化工艺不断探索。石墨化主要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生产工艺。间歇式包括坩埚法和箱式法,石墨化过程中物料需要经历装炉、升温、石墨化、降温断电出炉等工序;目前与坩埚装料方式相比,厢式炉工艺将负极材料直接放置于石墨板材所围成的厢体空间中,厢体之间无需添加保温电阻料,增大了炉内负极材料有效容积及使用效率。而连续石墨化则让物料移动经过一系列温区完成石墨化工序,由于过程连续
3、且全程不需要断电,能耗和效率优势明显。目前国内主流负极企业大都采用坩埚法工艺,璞泰来、杉杉股份等头部负极企业开始采用箱式炉工艺;同时,由于连续法在能耗、成本、一致性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山河智能等企业也开始尝试突破连续石墨化工艺。动力电池领域多种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并存。正极材料主要可以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四大类。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较锰酸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等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成本方面更具优势,前两者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受益于电动车的需求拉动,三元材料出货量持续上升。2014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了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的需求,正极材料出货量从 2014 年的 7.53 万吨上升至 2020 年 50 万吨,三元正极占据 46%的份额;随着下游车企对成本追求和电池技术的突破,磷酸铁锂占比有回暖迹象。2021 年上半年我国三元材料出货量达到 17.1 万吨,同比增长 130%。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整体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三元出货量也将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