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博医疗-高成长的眼科器械龙头研发创新打开市场空间-210811(7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博医疗-高成长的眼科器械龙头研发创新打开市场空间-210811(78页).pdf(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流行病学及治疗率:白内障发病率持续增高,手术渗透率提升潜力大 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我国白内障手术量提升空间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19年全球有39%的盲症和25%的重度视力障碍来自未及时治疗的白内障。我国是世界上盲和视觉障碍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2020年中国患白内障人群(45-89岁)预计达到1.32亿人,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群预计达到9,383万人,因白内障失明(最佳矫正视力<0.05)的人群(45-89岁)预计达到1,332万人。2018年我国白内障CSR(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例数)为2662,约为印度的1/2,美国的1/4,仍有2-4倍的提升空间。 目前,通过手术植
2、入人工晶状体取代已变浑浊的天然晶状体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使患者恢复视力的手段。因此,治疗白内障所用的人工晶状体成为眼科领域最主要和产值最高的生物材料,是全世界用量最大的人工器官和植入类医疗器械产品。人工晶体的长期空间:进口替代、消费升级人工晶体国产化率低,进口替代空间大:2017年、2018年,国内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约为305万片、370万片,其中国产品牌约占49-54万片、70-75万片,进口品牌约占251-256万片、295-300万片,国产化率约为16%-18%、19%-20%。白内障具有较高的年龄相关性,随着我国人口寿命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剧,白内障患病人数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人工晶状体需求将呈现长期增长态势。消费升级,中高端晶体市占率有望提升:当前我国基础和低端人工晶体市占率合计约40%。基础和低端人工晶体主要系球面PMMA/硅胶/亲水性丙烯酸酯,在眼内植入长期稳定性、力学机械强度等方面略逊色,可能诱发后发性白内障(PCO)。中高端晶体主要系疏水性丙烯酸酯材料,在光学上采用非球面、单焦点/多焦点/景深等设计,降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提供更清晰的视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