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曹峰-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生命力的源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大曹峰-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生命力的源泉.pdf(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生命力的源泉曹 峰2023年12月1日于第18届汽车产业论坛三个问题第一#如果在古代人物中选两位#用以代表中国#你会选哪两位6第二#只有老子#没有孔子#或者只有孔子没有老子#即二选一#中国会怎么样6第三#中国为什么既有儒家也有道家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美国国会前和最高法院门楣上都有孔子像 老子在世界上的发行量据说仅次于圣经 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最喜欢的老子格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何谓中国6O中PO生PO中PR既代表中央也代表从容有度W天地之大德曰O生PR易传aW一阴一阳之谓道R易传aW文武刚柔刑德张弛损益阴阳#是中国文化
2、生命力的来源这些精神主要来自何处|孔老与儒道老子与孔子可以说,道德经与论语两部书、老子或孔子两位人物正好代表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两大侧面、两大基调、两大境界;两种特质、两种性格、两种符号。其他都不过是其敷衍、延伸、扩大、转型而已。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如果视为一部乐曲,那主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之交响与变奏。他们分别引领的儒道两派,已各领风骚数千年,显然,其影响还将持续下去。以儒家为代表#中国文化有价值的追求以道家为代表#中国文化有行动的思考造就中国文化阴阳相成造就中国文化刚柔兼济造就中国文化富有弹性归根结底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的儒道关系的基本脉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以后的事情先
3、秦秦汉之际,孔老和儒道各有各有擅场,难分伯仲历史上有过道家治国历史上儒道曾互为敌手最终形成互补格局:儒明道暗、儒主道辅汉武帝时代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景之治的背后推手:窦太后史记史记孝武本纪:孝武本纪:“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皆读老子,尊其术”。(汉书(汉书外戚传)外戚传)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史记老子列传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史记
4、史记儒林列传儒林列传第一部分读懂儒道,也就读懂中国:以文学作品为例儒道两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从西游记讲起从西游记讲起 如果不懂儒道佛,几乎没有办法看懂中国古典小说 西游记虽然说的是去西天取佛经,但这只是个框架,里面儒释道人物一起出动。天界的中心人物并非佛祖、而是玉皇大帝。孙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个强盗。六个强盗的名字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这就是六根。孙悟空打死了六根,说明六根清净乃取经之本。但几乎不介绍佛经,佛教的元素相对较少 唐僧虽然是和尚,但毫无疑问代表的是儒家,目光坚毅、志向远大、坚韧不拔、堂堂正正、严肃死板。正面形象 白龙马也是意志力的象征,人的意志
5、起初就像野马,只有确定了前进的目标,才能专心专意取得真经。也是儒家形象。从西游记讲起儒道搭班 孙悟空大闹天宫、无法无天,非正面形象,洒脱不羁。但却随机演变,法力无边。能办成大事。猪八戒虽好吃懒做,未必能成事。但却毫不做作、率性天真。象征人的本性。非正面形象,洒脱不羁。沙僧虽默默寡言,却低调沉稳、武功高强,算是半儒半道。所以,两个半儒家配两个半道家?儒道搭配,形成西游记,而佛教几乎只是背景。真正的主角是道家,即孙悟空和猪八戒最为喜闻乐见。西游记的片头曲偏儒家化孙悟空出身道家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
6、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经又名老子黄庭经,是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内容包括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内景玉经;两晋年间,新增中景经。作者据说为天师道女道士魏华存。!庭经%据传王羲之所抄|孙悟空穿的道袍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孙悟空拜的师傅是菩提老祖,学会了七十二变,七十二变是指:幽通、驱神、担山、禁水、借风、布雾、祈晴、祷雨、坐火、入水、掩日、御风、煮石、吐焰、吞刀、壶天、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隐形、续头、定身、斩妖、请仙、追魂、摄魄、招云、取月、搬运、嫁梦、支离、寄杖、断流、禳灾、解厄、黄白、剑术、射覆、土行、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