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公司研究报告-轨交装备困境反转新兴产业拾级而上-230627(3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中车-公司研究报告-轨交装备困境反转新兴产业拾级而上-230627(37页).pdf(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上市公司 公司研究/公司深度 证券研究报告 机械设备 2023 年 06 月 27 日 中国中车(601766)轨交装备困境反转,新兴产业拾级而上 报告原因:强调原有的投资评级 买入(维持)投资要点:中国中车:中国高端装备的“金名片”。2015 年公司由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组建而来,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两地上市。公司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产品谱系建设,形成了以铁路装备、城轨及城市基础设施业务为核心,新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多元业务架构,成为全球规模领先的轨道装备供应商,连续多年轨道交通装备销售规模居全球第一,营业收入超 2000 亿元。铁路装备:困境反转,新增车辆与维保需求
2、共振。“十四五”后三年铁路投资有望集中释放,假如“十四五”与“十三五”投资规模保持一致,那么 23-25 年平均每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完成 8434 亿元。同时,由于铁路道路建设先于车辆采购,因此我们预计 23-25 年用于车辆采购的资金占比将有所提升。1)动车组:23 年 3-5 月,铁路客运已超过 2019年同期水平,高峰期客运已出现运力瓶颈,新车采购迫在眉睫。预计 23-25 年动车组新增投运 271、311、342 组。2)机车/货车:疫后货运恢复及“公转铁”带来机车/货车需求稳步提升,预计 23-25 年铁路货车需求量分别为 3.89、5.70、6.56 万辆,机车需求量分别为 8
3、46、1212、1366 辆。3)维修改造:动车组逐步进入密集高级修阶段,五级修占比大幅提升。城轨业务:短期需求平稳,长期极具潜力。短期看城轨已批复在建项目充足,疫后建设有望加快,长期看城镇化与城市群推动城轨持续扩张。我们预计城轨里程在 2025 年将达到1.48 万公里,较 2022 年新增 4479 公里,城轨车辆有望达到 1.5 万列,较 2022 年新增4932 辆。新产业:依托轨交制造优势,多产业协同发展。1)风电:深耕风电行业二十余年,具备全产业链生产能力,21 年国内风电电机市占率第一,风电叶片市占率第二,陆上塔筒市占率前三。2)新能源汽车:传承轨交技术,具备三电系统核心技术。2
4、022 年中车 6 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 4516 辆,市场份额 7.34%,国内排名第五,22 年电驱系统出货超 16.7万套,国内排名第六。3)新材料:从轨道交通减震产品做起,逐渐扩展到风电叶片制造、汽车减震产品等领域。4)机电产品:包括牵引电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冷却与换热系统、列车运控系统、旅客信息系统、供电系统、齿轮传动装置等,为轨交及其他装备配套。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预计 23/24/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0.63、147.83、167.05 亿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 23-25 年 PE 分别为 14、13、11X。23-25 年可比公司PE 均值分别为 17、1
5、3、11X。考虑到公司在轨交及风电等高端装备领域的地位,我们建议给予公司 23 年行业平均估值,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不确定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质量风险、海外经营风险等。市场数据:2023 年 06 月 27 日 收盘价(元)6.44 一年内最高/最低(元)7.2/4.61 市净率 1.2 息率(分红/股价)-流通 A 股市值(百万元)156671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 3189.44/10978.08 注:“息率”以最近一年已公布分红计算 基础数据:2023 年 03 月 31 日 每股净资产(元)5.42 资产负债率%57.17 总股本/流通 A 股(百万)2
6、8699/24328 流通 B 股/H 股(百万)-/4371 一年内股价与大盘对比走势:证券分析师 王珂 A0230521120002 李蕾 A0230519080008 刘建伟 A0230521100003 研究支持 刘建伟 A0230521100003 联系人 何佳霖(8621)23297818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2022 2023Q1 2023E 2024E 2025E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22,939 32,379 250,543 269,229 289,970 同比增长率(%)-1.2 5.6 12.4 7.5 7.7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1,653 615 13,06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