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明-广东万里碧道规划的理念和实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向明-广东万里碧道规划的理念和实施.pdf(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马向明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2023年4月2碧道的缘起012010年1月珠三角绿道网规划纲要完成,形成由6条主线、4条连接线、22条支线、18处城际交界面和4410平方公里绿化缓冲区组成的绿道网总体布局。六条主线六条主线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全长约1690公里,可直接服务人口约2565万人。3珠三角绿道网总体布局图广州生物岛绿道广州生物岛绿道420115201562020789珠三角的堤围珠三角的堤围年全域规划:经初步统计,珠三角现有及建设中的堤围长度合计超过6000余公里。珠三角依托河网堤围的运动网络水岸绿道分布图广东:人水关系密切广东省主要河流分布图 广东河流约2
2、.4万条,总长超过10万公里,位居全国前列 主要的河流:东江、西江、北江、韩江和珠江三角洲网河区。11明代广东10座府城明代广东省行政区划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宋至明清广东经济发展从边缘到重心的嬗变廓见珠江自古以来广东省城镇发展与大江大河关系密切序号明代广东十府发展对应水系1广州府珠江2韶关府北江3南雄府北江4惠州府东江5潮州府韩江6肇庆府西江7高州府鉴江8廉州府九州江9雷州府10琼州府府城的形成发展与珠江、北江、东江、韩江、西江、鉴江等大江大河关系密切。1213水系周边2公里范围内建设用地达15023平方公里,占全省建设用地的82.2%数据来源:201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016年广东省水
3、系与建设用地分布图14水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严峻 国考断面达标目标未完成:2018年7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为71.8%(年度目标为81.7%),劣类比例12.7%(年度目标为7%)城市黑臭水体数量全国第一:根据2016年住建部确认 数据,广东省城市黑臭水体共计242个,位列全国第一水生境状况不佳,韩江上游等梯级枢纽河段枯水期生态流量有待加强,受采砂导致河漫滩及沙洲破坏等影响。天然湿地萎缩,湿地生态功能整体呈退化趋势。普宁市郊,一处水闸涌出墨色的水深圳境内的茅洲河严重时的状况茅洲河:严重时全流域干流、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是珠江东岸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严重影响流经光明新区、宝安区和东莞长安镇地区41
4、7万人口的用水安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人类对水的利用方式带来一系列问题高标准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2018年6月8日,李希书记在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公共慢行系统建设,整治河道水网,建设水碧岸美的万里碧道。2018年9月18日,李希书记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讲话中提出:实施万里碧道工程。高水平规划建设广东万里“碧道”,在南粤大地打造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去处。15珠三角全球化推动的工业化、城市化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1)对速度的追求。无论是信息、资金、物流都希望瞬间到达全球。以
5、内河航运为主的传统运输模式让位于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现代化水陆多式联运体系。许多河流不再承担运输功能,转而开始攫取河流资源,如筑坝发电。(2)对低成本和规模经济的追求。产业发展追求低成本、人口和城市的聚集规模都越来越大,需要的建设空间越来越多;而城市越大防洪安全等级要求越高,各种工程措施下的防洪堤岸根本性地改变河流的自然属性。(3)对工程的依赖。不断地用巨型工程,如巨型引水工程等等来解决聚集带来的空间或者资源瓶颈。河流不再是水源后有点成为了排污的通道。16大运量海港+快速陆运+空港:东岸引领全球化1963年香港大旱,每四天供水一次,图为市民排队候水情形东深供水工程兴建历史初期工程的竹塘抽水
6、站及闸坝196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建设东深供水工程。工程于1965年3月建成通水。建设期间,广东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工程全线全面铺开、同时开工,史称“万人会战”。为了让香港同胞早日喝上东江水,当时的施工人员喊出了“要高山低头、让河水倒流”的豪迈口号,工程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建成通水。1965年,庆祝东深供水工程落成大会在东莞塘厦举行,5000人参加了大会1982启德机场扩建方案17全球化下的珠三角经济转向以人工工程为依托18碧道把城市的河流变为城市的公园:广东城市开放的中央公园碧道-公园示意图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使城市内部的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