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KPMG)于2021年3月发布了《可持续智慧城市之路:挑战与机遇》。
印度的城市化是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以前制定的大多数五年计划中,提供给各州用于城市发展的大部分资金都是为了解决基础设施短缺问题,通过“清除贫民窟”和改善城市贫民窟的环境等进程,开发新的城市地区和消除贫困的实际表现形式。
社会和政治对城市化的“厌恶”确实导致了城市化速度的放缓,2011年仅达到31.16%,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35%左右。此外,超过70%的城市人口居住在估计的500个一级城市(人口10万或以上的城市),尽管法定城镇数量为4041个(2011年),城区数量为7936个。
印度独立后的城市之旅

智慧投资城市
印度市政收入对国家GDP的贡献率不到1%,而巴西等可比经济体的贡献率仅为6%。这既是因为印度的城市化程度远远低于巴西,也是因为对市政税费的需求和回收力度明显较弱。
平均而言,市政收入仅占任何一年设计总收入的一半左右,而未收回或注销欠款的持续存在则进一步降低了这一比例。近年来,自有资金收入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越来越依赖中央和国家计划。

印度实施智慧城市的挑战与教训
1. 改造现有的传统城市基础设施,使之智能化
在审查智慧城市战略时,有许多潜在问题需要考虑。最重要的是确定需要最大限度考虑的现有城市薄弱地区,例如100%分配供水和卫生设施。整合以前孤立的遗留系统以实现全市范围的效率可能是一个重大挑战。
2. 智慧城市融资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估算高权力专家委员会评估了20年的人均投资成本(PCIC)为43386卢比。使用100个智慧城市中每个城市100万人的平均数字,智慧城市在20年内的总投资需求估计为70亿卢比(从2009-10年到2014-15年,每年增长10%),这意味着每年需要35亿卢比。
人们需要了解这些项目将如何融资,因为大多数项目需求将通过完全私人投资或公私伙伴关系(PPP)来实现。目前“银行贷款”项目的规模并不能激发对确保公众参与的信心。除了智能城市任务、其他中央赞助计划和某些国家赞助计划提供的资金外,大多数城市没有使用任何资金。
报告总结
尽管存在一些运营挑战,但利益相关者普遍赞同智慧城市将继续存在。
下一代智能城市最值得期待的模式转变之一是将企业纳入技术层。一些城市,如卡基纳达(安得拉邦)已经开始显示出成效,因为不同的服务提供商正在寻找新的方式和方法在该市开展业务,建立在智能元素及其相关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使其在经济活力方面领先于其他许多城市。
文本由@云闲 原创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数据来源:《毕马威(KPMG):可持续智慧城市之路: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