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KPMG)发布了最新报告《角逐升级-中国速度引领自动驾驶崭新未来》。
中国的自动驾驶(AD)行业在过去十年中发展迅速,致力于成为汽车科技最先进板块的的全球领导者。因此,中国与其他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和配套技术的国家之间在投资、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主要差距正在缩小。作为自2009年以来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和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竞争力。
自动驾驶被视为汽车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是人工智能、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精密制造的复杂融合。全自动驾驶将使汽车从纯机械产品转变为中国常说的“移动第三空间”。这种持续的转型已经改变了汽车行业的价值链,并将创造一个更加丰富的交通生态系统。一旦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将改变我们对出行、物流以及个人和职业生活其他领域的概念。
实现自动驾驶的道路上仍然存在重大挑战。尽管自动驾驶在确保道路安全和交通效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中国距离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最终目标还有一段距离。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感知技术和治理算法技术壁垒,监管环境变革缓慢,以及制造和运营自动驾驶汽车和零部件的高昂成本。为了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市场参与者正在寻求不同的方法来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和商业化路线。
包括许多汽车制造商在内的一些公司正在采取一种渐进的方法,首先采用中低级自动驾驶和驾驶员辅助系统(L1 到
L3),以最终应用于大众市场。大规模部署驾驶员支持技术,可以让汽车制造商在提升技能到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之前,收集数据并升级自己的研发能力。一些企业,包括众多科技企业,正在采取一种更具颠覆性的方式,直接研发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L4及以上级别)。这些科技公司可能会与汽车公司或网约车平台合作,测试复杂的组件或软件,而无需参与整车研发。
无论是雄心勃勃的激进式路径还是保守地渐进,自动驾驶开发尚未达成一个公认的“正确”模式。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在中国起步较晚,经历了动荡之后,行业参与者们现在正在制定更合理的发展目标和时间表。
,进入中国汽车行业的投资数量和金额自2014年开始猛增,在2017年达到顶峰。企业(甚至包括汽车行业以外的企业)都设定了在几年内开发并商业化自动驾驶汽车的目标,这还不到传统大众市场汽车开发时间的一半。许多这样的公司后来都失败了,他们“开发”的产品只存在于概念中。现在,随着第二阶段的投资流入,投资者在尽职调查方面变得更加严格,而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则变得更加务实。第二阶段的发展重点是让汽车更智能,在开放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车队,并带着明确的商业化目标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大多数自动驾驶场景都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以目前的规模还无法盈利。然而,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s)在内的所有场景都在稳步从测试轨道转向开放的道路。
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仍然致力于大力发展自动驾驶,从不断出台的相关政策已可见一斑。在目前的技术发展阶段、创纪录的资金水平和强大的人才储备下,毕马威《2021年全球汽车高管调查》中的大多数受访高管认为,到2030年,全自动汽车将在中国的道路上行驶。
这份报告中总结了中国自动驾驶市场的现状,并探索了包括robotaxis和干线物流在内的自动驾驶场景。报告中还收集了来自行业专家和汽车行业高管的见解。


















参考报告 《毕马威(KPMG):角逐升级-中国速度引领自动驾驶崭新未来(英文版)(34页)》
更多英文报告,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
本文由@Yoomi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