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营业收入是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最基本的收入来源,相应地,营业外收入是除营业收入之外由企业实现的所有收入。在财务报表的准备中,不同类型的收入都属于应收款项,且差异特别大,因此,人们从不同方面研究营业收入是否包括营业外收入。本文将从定义、组成、性质、计算等方面来讨论营业收入是否包括营业外收入。

关键词: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定义;组成;性质;计算
一、定义
营业收入是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按照一定财务规则实现的各项收入的总和。营业收入主要包括生产经营活动中收到的现金、收到的替换价值及收到的善意应收账款净额等[1],不包括任何营业外收入项目。
营业外收入,即非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临时收入;或指一般经营活动之外的临时收入,其主要来源有投资收益、补偿收入、财产损失的补偿和行政费用的回收等。
二、组成
营业收入包括公司的销售收入、物业租金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回购收入、有价证券的收益、外汇牌价变动的收益、收取的利息和减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3]。它不包括营业外收入项目,其中常见的营业外收入包括购买财务资产、出售财务资产、投资收益、无形资产收入、补偿收入、出售闲置资产等。
三、性质
企业营业收入的性质是不同于营业外收入的,即一般经营活动所实现的,企业经营时要承担的风险,是由企业运营决定实现的正常经营收入[4],而营业外收入则是指不由企业正常经营而是由企业临时投资、变动、投机受让等活动实现。
四、计算
营业收入是一般经营活动的收入,它的总额是按照应收账款实现时出现的实际结转收入进行计算的。企业在财务报表中计算营业收入时,应把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同等对待,它们均应减去折旧、摊销及其它相关费用,以净收入表示。而营业外收入是单独计算的,科目明细丰富,另外一些偶然性的收入要独立计算。
五、结论
从以上分析来看,营业收入不包括营业外收入。营业收入是企业及其分支机构通过正常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非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临时收入,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因此,营业收入应当不包括营业外收入,在财务报表的编制中,也要将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分开来计算。
参考文献
[1]毕闻文. 大学财务管理(初级)[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