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在2021年3月发布了白皮书《中国金融科技正处于转型阶段的关键时刻》。
科技将有意义地重塑中国的金融体系,创造一种“新金融”体系。
1.新经济效益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将提高金融系统的弹性。新的风险控制系统将更有效地应对欺诈、洗钱和资助恐怖主义等经营风险。与此同时,大数据带来的无担保信贷服务将有助于降低信贷风险,实现反周期信贷,并解决流动性和市场风险。
金融科技创新还将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增强金融包容性:
1)将服务扩展到此前未被发现的群体,如微企业和客户;
2)改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平衡;
3)将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延伸至中国以外欠发达地区;
4)提供包容性、便捷性强的跨境金融服务。
2.增强用户体验
金融科技将加速向无设备(不依赖于智能手机)、无意识(随时随地)和智能(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服务转型。这种场景已经在实体商业环境中成为现实,基于物联网的面部和语音支付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咨询服务就是两个例子。
开放银行模式的广泛采用将催生“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或“无处不在的银行”数字解决方案。银行越来越多地向第三方开放其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和数据,以便向客户提供基于场景的服务,包括支付、信贷和保险。
3.新的竞争动力学
在传统的金融服务中,技术主要是为了确保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从组织上讲,技术将被嵌入到中间办公室、后台办公室和成本控制中心。在将来,金融企业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成本。
在新金融中,数据是最重要的资产,处于新金融体系的中心。没有数据,信贷、支付和风险控制等服务和流程就无法流动。数据已经是最基本的生产手段。中国有机会也有能力比其他国家更快地建立一个全新的数据系统,为其新的金融服务提供动力。
在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相对较短但创新丰富的历史上,当前的转型时期是最激动人心的一章。随着中国金融生态系统的重塑和竞争与合作模式的改变,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私人和公共部门,现在必须确保中国不断发展的金融业将继续推动创新,同时履行其为稳定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的核心职能。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将继续扩大其全球足迹,它们未来的创新不仅将造福国内用户和企业,也将造福世界各地的社会。
文本由@木子日青 原创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数据来源:《世界经济论坛:中国金融科技正处于转型阶段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