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行业政策
ai医疗在缓解医疗人才紧张、促进医疗资源平衡、助力药物研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AI+医疗行业迈入了发展新纪元,以下是近年来国家关于ai医疗政策汇总。
2016年3月,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促进服务机器人向更广领域发展,实现系列化,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实现商品化。
2016年5月,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发改高技[2016]1078号),支持在制造、教育、环境、交通、商业、健康医疗、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
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支持研发健康医疗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等。加快研发成果转化,提高数字医疗、物联网等设备生产制造水平,促进健康医疗智能装备产业升级。
2016年9月,工信部、发改委发布《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鼓励医疗机构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推动智能医疗健康设备在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环节的应用。
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2016”73号),推动健康医疗相关的人工智能、生物三维打印、医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以及相关微型传感器等技术和产品在疾病预防、卫生应急、健康保健、日常护理中的应用。
2017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生物三维打印、医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先进技术和装备产品在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促进由医疗救治向健康服务转变,实现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2017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研究,开发集中式智能和分布式智能等多种技术方案,重点支持机器智能辅助个性化诊断、精准治疗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辅助康复和照看等研究,支撑智慧医疗发展。
2017年12月,工信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到2020年,在工业、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汇集一定规模的行业应用数据,用于支持创业创新。推动医学影像数据采集标准化与规范化,加快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的产品化及临床辅助应用。
2018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 号),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
2018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国卫办规划发“2018”4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疾病风险进行预测,实现医学影像辅助诊断、临床辅助诊疗、智能健康管理、医院智能管理和虚拟助理。
2018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
+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8”22号),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改造优化诊疗流程。推进智能医学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以及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智能语音技术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019年3月,深改委发布《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稳步推进教育、医疗、能源、公共安全等领域数据的内部整合、共享与对外开放,制定数据资源清单和开放计划,支持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人工智能企业围绕应用场景开展人工智能服务,鼓励优质机构人工智能服务能力和资源向地方开放。
2019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鼓励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搭建开源、开放平台,面向公众开放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资源,向社会输出人工智能技术服务能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业应用。

来源:《【精选】2021年中国医疗整体能力与AI医疗商业化分析报告(25页).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