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差别电价
差别电价是指供电公司根据用电方对电力产品的不同需求,考虑时间和地点不同,综合用电需求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基础价格出售电力产品的策略。这是将产业政策与价格政策相结合使用的新尝试。
2004年6月起,国家陆续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
8个高能耗产业施行差别电价政策。其中,“差别”一词的政策依据源于国家之前发布过的产业政策,即根据各行各业的生产规模大小和使用的技术类型,将上述8个高能耗产业分为允许类、鼓励类、限制类及淘汰类。最初施行的差别电价政策是以允许类和鼓励类的平均用电价格为基准,对淘汰类收取电价0.05元/kwh,对限制类收取电价
0.02 元/kwh。最初我国施行差别电价的主要目的是对高能耗行业规模盲目扩张起到抑制作用,直接性或间接性降低能源使用量,进而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国内施行的差别电价政策主要包括:电压等级差价、规模批量差价、递级制差价、区段制差价、峰谷差价、丰枯差价和负荷率差价等不同形式。

2.为什么执行差别电价
(1)资源定价的不合理性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商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价格体系,资源定价仅取决于开采、获取成本,没有充分考虑资源开采所造成的环境成本、资源回收利用等各类外部成本,因而我国资源产品的价格一直偏低,不符合当前循环经济模式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庇古理论,在资源定价时应当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对于工业用户,应以其消耗的总社会成本(即外部成本内部化后的成本)进行差别定价。
(2)节能减排的迫切要求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部分行业出现经济发展过热等问题,特别是高耗能产业发展过猛,超过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对生产能力落后、集约程度低、污染较为严重的高耗能企业进行整顿、规范和治理。在这一进程中,价格杠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通过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既可以彰显出国家的宏观意图和政策走向,也可以在微观层面直接刺激企业的及时转变和持续发展。
3.差别电价政策的意义
我国目前施行差别电价政策主要是为了抑制高能耗产业而制定的电价政策。施行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高能耗行业盲目扩张,降低其能耗,提高单位能耗所获得的生产总值,保护生态环境,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美丽中国”这一伟大的愿景。
以上梳理了差别电价的概念及意义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小型水电站是什么样子?种类有哪些?优缺点分析
分布式智能电网是什么?智能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区别一览
什么是分布式风力发电?技术原理是什么?发展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