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的发展离不开自身业务的推进,而作为银行重要业务的对公存款业务能够为银行带来许多有形和无形的收益;那么对公存款业务到底是什么?其营销特征有哪些呢?下面的文章将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对公存款业务的定义
以客户性质分类商业银行业务,可分为对公和个人业务。其中服务对象为政府行政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属于对公业务,其业务类型包括存款业务、资产业务、金融市场业务、中间业务、外汇业务等。对公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立行之根基,利润之源泉。商业银行应该高度重视对公存款业务的发展,并以此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

机构对公存款业务营销的特征
(1)客户需求多样化:对公业务客户数量虽然相对较少但单一客户业务量大,客户对对公业务需求具有多样化特征,大多使用银行个性化产品。如政府财政集中支付、专项支付、转移支付,代理税费、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代收缴,学校、医院代收代付业务等。
(2)产品和服务规模大:对公客户数虽相对小于个人客户,但对公产品和服务规模较大,具有金额多、频率高、占比大的特征。对于企事业客户来说,一方面需筹集大量资金以用于生产经营,如购买原料、设备、支付工资等,另一方面又需要将资金存到银行,大量资金运转必须通过银行进行,日常交易频繁。从整体来看,对公业务在商业银行运营中占主导地位,贡献银行最主要的利润,具有占比大的特点。
(3)对市场状况依存度高: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对公业务的规模和利润水平,对公业务市场的微观主体——企事业团体运营状况将严重影响对公业务风险及收益。市场的任何变化都将对对公业务产生影响,一个制度完善、经济环境良好、同业竞争有序、微观主体健康发展的市场会促进银行对公业务飞速发展。
(4)产品联动作用显著。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可依托单位这一个点,扩散至潜在个人客户群体,以点带面,联动个人存款、贷款及中间业务的协同发展。
(5)对公业务营销团队综合素质要求高:首先,对公业务团队需要具备针对客户的经营模式和资金需求,提供恰当产品定价和产品组合的专业素养。其次对公业务团队尤其需要注重关系营销,在业务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在强化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实现潜在客户的业务渗透。第三,对公业务营销团队应当具备出色的风险把控能力。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对公业务的风险远高于个人业务,因此对公业务风控工作贯穿整个业务的生命周期。
对公存款业务结构不佳的影响
对公存款是银行分行稳定发展的主力军,是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公存款结构不佳,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反映在分行整体的经营规模,营收效益,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发展问题,企业的出路、队伍的稳定,市场的竞争力等。
以上就是有关对公存款业务的定义、营销特征和结构不佳影响的全部内容,如果还想了解更多银行业的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什么是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区别在哪?业务发展历程如何?
中国农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年度报告(2021).pdf(附下载)
零壹智库:2022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现状报告.pdf(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