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是企业在处理会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定,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一套保证会计工作准确、合理并符合社会公德的制度性规范,旨在保护投资者权益和企业利益,它会对企业内部的会计记录、会计报告及其他财务报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合理的规范。因此,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和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一、会计准则的最终目的
会计准则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和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为各类投资者和政府机构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以便投资者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中国加强会计准则的制定、监督和实施。
二、会计准则的功能
(1)规范性功能
会计准则就是一种约束会计行为的规范性功能,它有助于保护企业投资者的权益,减少误用资金、欺诈和滥用行为,为企业更迅速、更精准地进行会计活动提供准入性条文。
(2)联系性功能
会计准则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联系性功能,借助会计准则的应用,可以方便地开展会计信息的交叉比较和国际间的实践参照,提供投资者和决策者的参考信息,增进财务报告间的相互影响和积极交流,促进全球会计信息标准的一致性发展。
(3)可操作性功能
会计准则也具有可操作性功能,由于会计准则规定的规范性条款可以使会计行为保持一致性,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操作性,从而可以满足企业会计工作的要求,并更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
(1)确定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要求,按照事业单位从事的业务性质及收付的收支情况确定会计科目,包括基本会计科目、辅助会计科目、附加会计科目、财务报表会计科目及其他科目。
(2)确定计量标准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注重成本核算,但对原材料和服务及其管理、控制规定不严格,允许采用金额发生制、金额消耗制、金额计取制和金额指定制,同时要求做到:准确计量,按照事实记录;完整记录,涵盖所有费用;货币记录,建立货币记账制度;准确核算,分类加以精确核算。
(3)确定会计分类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要求会计分类按照履行社会管理责任的原则,分拆财务报表,细分会计科目,使报告更明确、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使投资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资产增值情况。
(4)确定会计处理方法
当事业单位存在投资、融资、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