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各机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额度的确定到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

2.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
(1)信用风险管理的量化困难。信用风险管理存在难以量化分析和衡量的问题。
(2)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信用悖论”现象。
(3)信用风险的定价困难。
上述“信用悖论”指风险管理理论要求银行在管理信用风险时应遵循投资分散化和多样化原则,但实践中的银行信贷业务往往不遵循该原则,许多银行的贷款业务分散程度不高,潜在风险增大。
3.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容
(1)市场风险:市价波动对于企业营运或投资可能产生亏损之风险,如利率、汇率、股价等变动对相关部位损益的影响。
(2)信用风险:交易对手无力偿付货款、或恶意倒闭致求偿无门的风险。
(3)流动性风险:影响企业资金调度能力之风险,如负债管理、资产变现性、紧急流动应变能力。
(4)作业风险:作业制度不良与操作疏失对企业造成之风险,如流程设计不良或矛盾、作业执行发生疏漏、内部控制未落实。
(5)法律风险:契约之完备与有效与否对企业可能产生之风险,如承作业务之适法性、外文契约及外国法令之认知。
(6)会计风险:会计处理与税务对企业盈亏可能产生之风险,如帐务处理之妥适性、合法性、税务咨询及处理是否完备。
(7)资讯风险:资讯系统之安控、运作、备援失当导致企业之风险,如系统障碍、当机、资料消灭,安全防护或电脑病毒预防与处理等。
4.信用风险的管理的方法
(1)风险的处理常见的方法有:
避免风险:消极躲避风险。因为存在以下问题,所以一般不采用:
可能会带来另外的风险;会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预防风险: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少风险发生的因素。
自保风险:企业自己承担风险。
(2)途径有:
小额损失纳入生产经营成本,损失发生时用企业的收益补偿。
针对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大的风险建立意外损失基金,损失发生时用它补偿。带来的问题是挤占了企业的资金,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率。
对于较大的企业,建立专业的自保公司。
转移风险:在危险发生前,通过采取出售、转让、保险等方法,将风险转移出去。
以上就是有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定义、特点、内容及常见方法的全面梳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信用风险管理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什么是全面风险管理?原则是?与传统风险管理的区别在哪?
什么是跨国并购风险?类型有哪些?
什么是风险投资?特征是?基本要素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