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清理是常见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固定资产清理将会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但不同的科目将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通过分析下面的因素来深入研究科目借增还是减:

一、固定资产清理的目的
固定资产清理的主要目的一般是为了消除账面上的固定资产的原值,也就是减少资产账面价值。在清理的过程中,科目的借方或贷方会相应增加或减少,如果资产价格低于原价,那么科目贷方就会增加,科目的减少增同理。
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清理的结果取决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也就是其当前市场价值与原来的购买价格或者原值的差额。如果科目的账面价值比最初的原值要高,那么科目的贷方就会增加;如果账面价值比最初的原来价格要低,那么科目的借方就会增加。
三、税务方面的影响
在固定资产清理时,税务方面也将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清理了科目的借方,那么税务方面就会有所减少。同样,如果是科目的贷方增加,税务方面的税负就会相应增加。
四、综上所述
综上所述,科目借增还是减,受到固定资产清理的目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税务方面的影响等因素的影响。可以总结为,如果清理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比原来的价格要低,那么科目的借方就会增加,科目的减少增同理;如果清理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比原来的价格要高,那么科目的贷方就会增加,科目的减少增同理。
固定资产清理是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不再适宜继续使用而清除的一项行为。由此产生的可抵税净收入不再表现在盈余表中,而转入了资产减值表中。固定资产清理可被衡量出来的余额记录在贷方,贷方是增加贷方余额的科目,如库存商品(存货)、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固定资产(固定费用)以及所有者权益(负债),凭证上的借贷方要对应一致,它是相互抵消的,对账方便于由增加贷方的记账处理。
一、准确定义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清理是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市场变化、政策不利等原因,而形成的不再适宜继续使用而清除的一项行为。固定资产清理总共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报废清理,即原由有形固定资产老旧不,不可注册;二是变卖清理,即将使用中的固定资产变卖至无法实现;三是退役清理,即固定资产从使用期限终止,而将资产退役清理。
二、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如何记借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是借贷双方要保持借增还绝对平衡的,也就是受清理资产的贷方科目借减,相应的借方科目增加。
(1)固定资产清理减值科目
固定资产减值就是把清理的固定资产的净值减少到账面价值,将其作价扣减。贷方科目是“固定资产减值”,借方科目是“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可将预计减值费用以金额的形式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上记载。
(2)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科目
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无法继续使用,准备报废的固定资产所消耗的初始成本和改造费用可被营业费用化记载。报废清理的贷方科目是“固定资产清理”,准备报废的固定资产所消耗的初始成本和改造扩充费用可被营业费用化记载;借方科目是“固定资产帐”,初始价值进入贷方清理科目,然后把折旧额进行累计。
(3)固定资产变卖清理科目
若将使用中的固定资产变卖至无法实现,应以固定资产变卖的实际收到的金额作为出售价,它是清理固定资产的抵解价值;固定资产变卖的具体科目是:贷方“固定资产减值”,可将出售价以金额的形式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上记载;借方科目是“固定资产清理- 变卖收入”,在本期内实现的变卖收入,应以金额的形式记录其科目上。
三、主要理论依据
固定资产清理的记账按照《会计科目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来进行。《会计准则》规定:报废清理固定资产必须减少对内受清理资产的贷方余额,并同时增加对内受清理资产的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