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产的定义
文化地产兼具文化业态和地产项目业态的多重要素,本质上是以文化产业发展为功能定位、以房地产开发和运营为主要业务的产业形态。
从广义而言,文化地产以文化为核心要素,通过文化串联规划设计、景观塑造、营销管理、物业品牌打造等地产开发全流程,广义上的文化地产囊括多种地产项目。从狭义而言,文化地产是特指商业地产中的文化街区、文化综合体、以文化业态为核心的主题购物中心。

文化地产的分类
根据经营范围不同,文化地产可以分为专项型、综合型和园区型三种类型。
专项型文化地产的用途较为单一,如影院、剧院、博物馆和美术馆等;综合型文化地产是以文化为主体、集多种经营业态为一体的项目;园区型文化地产就是政府或开发商进行主导建设的文化产业园区,如文化产业园和文化创意园等。

文化地产的特点
(1)文化地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以文化业态为内容、房地产为载体的地产形态,文化地产通常融入了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或业态,当地的地域、建筑以及社区等文化。
(2)文化地产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传统的地产形态无论是住宅地产,抑或是商业地产,其价值主要集中在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物业管理等领域,而文化地产更多的是处于产品与技术创新、运营管理等高附加值的环节,由于文创业态或产品的销售及衍生,附加值的产生具有乘数效应。
(3)文化地产具有长远的集聚效应。文化地产本身由两种产业形态融合而生,如同房地产行业能够带动钢铁、水泥、装修材料、家具、电器、运输、建筑、设计、相关服务业等细分行业的发展,文化地产在此基础上可以拉动地方文化产业、文创设计、旅游及相关服务、娱乐餐饮、新零售等领域的发展,乃至促进整个片区、城市经济的提升。
中国文化地产相关政策
2017年3月,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林业、旅游、文物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联合颁布了《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方案》规定要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在开展公民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带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018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表面要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现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18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颁布《关于在部分城市先行开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于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厦门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
2018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稳妥把握和处理好文化消费商品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的关系,促进包容审慎监管与开放准入有效结合,努力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总结推广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经验和有效模式。
2019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颁布《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国家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发布文化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本文由@AG 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更多行业知识,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行业知识栏目。
参考资料
《2019年中国文化地产行业概览(27页).pdf》
推荐阅读
《【研报】房地产行业:当前时点再议新冠疫情对房地产行业影响-20200430[47页].pdf》
《房地产行业近期地产政策梳理汇总:政策释放中质变需等待-220405(32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