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货币互换
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货币互换是不同主体进行等值货币交换,起初按照约定的币种和利息进行交换,在一定的期限后,期末不同主体再换回本金并支付相应利息。

2、货币互换过程
一个典型的货币互换包括三个阶段:
(1)在合同启动时,两个主体交换 特定数量的两种货币;
(2)在合同存续期间,两个主体向对方支付与互换资金相关的利息;
(3)在合同到期时,两个主体反方向交换相同数量的两种货币。
常见的货币互换有两种类型:商业性货币互换和政府间货币互换,前者主体是商业企业,用途是解决企业汇率风险、便于账务处理等;后者主要是国家(地区)中央银行之间、国际组织与国家(地区)中央银行之间,为国家稳定外汇市场、增强金融危机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3、政府间货币互换要素
政府间货币互换作为一种契约,属于法律合约。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政府间货币互换协议涉及要素如下:
(1)标的:互换协议是两方金融工具之间的交换,故协议中应为货币。加之,货币互换协议与其他合同区别,该标的货币应至少为两种(或以上),每方采取不同货币为代表。
(2) 数量:该协议属于商业性质,数量应为金额。商业性货币互换金额通常以万为单位,而政府间货币互换金额较大,以亿为单位。
(3)
期限:作为契约的一种形式,互换协议往往都有时间周期。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短期和中长期。商业性货币互换周期较长,从两年到十年不等,五年期最为常见。政府间货币互换主要是短期为主,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一年期、三年期最为常见。
(4)
价款或报酬:此协议的期限性决定其双方须支付一定的利息,利息即为价款或报酬。商业性货币互换一般按照互换定价公式决定价值,政府间货币互换主要规定主体货币间的汇率及计息方式。
4、货币互换的原因
(1)商业性货币互换于 20 世纪 70
年代产生于英国,受英国外汇管制的影响,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出现贷款溢价,为了降低成本躲避溢价,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双方进行了首次商业货币互换。
(2)政府间货币互换远远早于商业性互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英国中央银行完成了世界上首笔货币互换,两国政府达成了2
亿美元的黄金和英镑之间的互换交易。相比商业性互换追求利益而言,政府间互换更具战略意义。短期来看可以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资金成本和解决外汇储备等问题;长远来看,可以加强本国货币的国际流通,形成货币利益集团。
推荐阅读:
《货币的演变:从现金到加密货币再到主权数字货币(英文版)》
《计算机行业数字货币专题报告:法定数字货币会是货币发展下一站吗?》
《智慧芽:数字货币专利技术全景分析报告(55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