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稳定币是什么?
稳定币是指私人部门发行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1:1锚定某种法币价值的数字资产。因其以法币或其他稳定资产为基准,承诺可以随时赎回,具备相对稳定的价值,稳定币在一定意义上承担起区块链数字经济里货币的基本职能。稳定币概念兴起源于FACEBOOK的LIBRA计划,随后引发各国监管担忧而不了了之。但2020年以来,伴随加密货币的火爆,作为加密货币交易“计价单位”和“支付媒介”的其他稳定币规模大幅上升
从技术角度来看,稳定币是一系列在公链中衍生出来的代币。目前大多数稳定币部署于以太坊这一公链,但也迅速向新兴公链发起部署。衍生代币与原生代币一样,也是去中心化记录的、可以点对点实时支付结算的。以大多数稳定币为例,持有1美元稳定币的含义是:在以太坊公链上的分布式账簿里,全都记录着(共识)在某个“地址”中保存有价值1美元的某种稳定币(以代码形式存在)。抛开技术角度不谈,我们可以简单的把稳定币理解为部署于区块链上的、试图1:1锚定法币的私人发行的加密货币。
我们知道一般意义上,货币最基本的特征应该是币值稳定,这也是比特币这类数字资产一直无法被认为是货币的原因。稳定币的出现,是数字经济里私人部门对于发行货币的另一次尝试。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无抵押加密货币没有锚定特定资产,不是任何一个实体的负债,因此其市场价格经常剧烈波动。而稳定币针对此弊端,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以法币或其他稳定资产为基准,承诺可以随时赎回,具备相对稳定的价值,承担起货币的基本职能。
2014年,泰德公司(Tether Limited)推出RealCoin,并于11月更名为USD
Tether(USDT),成为在交易所上市的第一批稳定币,随后USD Coin(USDC)、Binance USD(BUSD)、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I)、Pax
Dollar(USDP)等稳定币相继出现。过去七年中,稳定币的市场总规模也经历了快速增长,据The
Block统计,截至2021年12月26日,稳定币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

2、稳定币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根据稳定币锚定资产、稳定机制的不同,可大致将其分为三类:
(1)链下稳定币:以区块链外的金融资产为抵押生成的稳定币。常见的有Tether(USDT)、USDC;
(2)链上稳定币:以主流加密资产为抵押生产的稳定币。根据抵押资产的价值发行一定数量的稳定币,最具代表性的是DAI。DAI通过以太坊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自动系统实现,使用了目标率反馈机制,旨在维持1美元的价值;
(3)算法稳定币:利用算法机制自动调节代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当稳定币完成初始分配后,与美元等资产直接挂钩,随着对稳定币总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币量供应会自动进行调整,常见的有Basis,Frax等。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稳定币自疫情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最大规模的稳定币仍然是Tether。但随着其他类型稳定币的不断推出,其市场份额也在快速下降。
3、稳定币支付领域
稳定币在整个区块链金融体系内承担着价值交换的功能,为跨平台、跨应用和用户之间的结算提供了便利。它的存在使得DeFi市场参与者不必每笔交易都与法币或高波动的加密货币进行双向兑换。总结下来,稳定币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日常支付:由于稳定币与法币或者其他储备资产挂钩,价格波动性小,可以像法币一样自由地流通转让,任何人都可以基于区块链网络接受和发送稳定币,并且随时可将其赎回成法币,这使稳定币具备了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便于日常生活中的同步结算和点对点支付。
(1)日常支付:由于稳定币与法币或者其他储备资产挂钩,价格波动性小,可以像法币一样自由地流通转让,任何人都可以基于区块链网络接受和发送稳定币,并且随时可将其赎回成法币,这使稳定币具备了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便于日常生活中的同步结算和点对点支付。
(3)追踪职能合约:稳定币允许使用可长期执行的智能金融合约,这些是存在于区块链网络上的自我执行的合同,是可追踪的、透明的和不可逆转的,不需要任何第三方或中央机构的参与,便于交易查询。
数据来源:《央行数字货币VS稳定币:原理、进展及影响-220127(20页).pdf》
推荐阅读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2021年“全球稳定币”(Global Stablecoin)监管报告(英文版)(30页).pdf》
《链塔智库:2018稳定币研究报告2.0(21页).pdf》
《【研报】区块链行业稳定币2020展望:法定数字货币大象起舞行业变局将至-20200126[19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