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一般意义上讲是指是指在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村社会进步,即在农业领域全面的应用和发展现代化技术并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环节,加速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的弊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从而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
沈蓉蓉(2008)认为它既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即农业知识经济或信息经济的形态又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表现为农业经济活动由传统的手工、机械为基础的劳动模式到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转变的过程。
2、农业信息化的特点
农业信息化的特点包括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和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和生产销售信息传播,结合媒体和现代技术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并行发展的发达农业从而最终实现农业信息产业化。
3、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从广义来看,农业信息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和完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为信息交换打下良好的基础。使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把传统的信息获得方式从广播、电视向互联网、多媒体综合现代传媒发展。
(2)丰富的农业信息化资源,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殷实的技术和资料支持。加强农业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鼓励农业信息化网站的建设,扩大农业网络数据库的容量的专业信息,鼓励农业专利的申报,为农业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指数服务。
(3)加强基层单位的电子政务建设,配合信息化发展的脚步。改善农业信息交互和公共管理的效率,促进农业公用服务的进步。利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技术,增强对农业生产的引导性,及时预警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达到农业生产过程的有效管理和安全监管。
(4)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农业生产过程,才能调高生产效率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在丰富信息化资源和加强现代化管理的同时,要注意信息化技术和现代农业的融合,而且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是科技真正发挥促进作用。
(5)促进面向农业信息化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设施建设,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服务,发展网络增值服务、电子金融、现代物流、连锁经营、专业信息服务、咨询中介,以及农业信息技术类服务等新型服务业。促进农业电子商务,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
(6)加快信息化人才建设,增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储备力量。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应用,农业生产从业者知识层次,注重农业高学历机构的建设,综合打造信息、生产、管理各个方面的农业信息化人才。
(7)健全政策和法规,促使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并且得到基本保障。
4、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1)农业信息化相关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9.2《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
“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12《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
年)》加快人工智能、环境监测控制、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道地药材生产的应用,提升道地药材生产信息化水平。
农业部2017.11《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联通,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建成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
农业部2017.1《“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在现代智能农业机械装备核心部件及软件系统;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大数据挖掘、知识服务关键技术及产品;农业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技术、部件及网络服务平台几个方面实现关键突破
农业部2016.8《“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培育互联网农业,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管理服务能力。
国务院2016.2《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制定中药材主产区种植区域规划。制定国家道地药材目录,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绿色发展,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储藏技术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养殖的科学引导。
国务院2015.7《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联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展“互联网+联现代农业,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工信部、中药局、发改委、科技部等十二部委2015.4《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建立中药材从种植养殖、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推动中药生产企业使用源头明确的中药材原料。


(2)中国农业信息化市场规模
据赛迪数据,2010-2012年,中国农业信息化市场规模由214.3亿元增长至311.5亿元。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较好,且增长迅速。预计2013-2015年中国农业信息化市场规模将由382.6亿元增长至589.1亿元,且未来几年将延续增长趋势,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数据来源:《【研报】计算机行业中药信息化产业报告:全面解构中药信息化产业链核心公司全面布局重点突破打造竞争力-20201104(32页).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