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D打印限制因素因素有哪些
3D打印限制因素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是材料的限制、机器的限制、知识产权的忧虑、道德的挑战和花费的承担。具体介绍如下:
(1)材料的限制
虽然高端工业印刷可以实现塑料、某些金属或者陶瓷打印,
但无3D打印胚胎干细胞法实现打印的材料都是比较昂贵和稀缺的。另外,打印机也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水平,无法支持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研究者们在多材料打印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除非这些进展达到成熟并有效,否则材料依然会是3D打印的一大障碍。

(2)机器的限制
3D打印技术在重建物体的几何形状和机能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水平,几乎任何静态的形状都可以被打印出来,但是那些运动的物体和它们的清晰度就难以实现了。这个困难对于制造商来说也许是可以解决的,但是3D打印技术想要进入普通家庭,每个人都能随意打印想要的东西,那么机器的限制就必须得到解决才行。
(3)知识产权的忧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音乐、电影和电视产业中对知识产权的关注变得越来越多。3D打印技术也会涉及到这一问题,因为现实中的很多东西都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人们可以随意复制任何东西,并且数量不限。如何制定3D打印的法律法规用来保护知识产权,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否则就会出现泛滥的现象。
(4)道德的挑战
道德是底线。什么样的东西会违反道德规律是很难界定的,如果有人打印出生物器官和活体组织,在不久的将来会遇到极大的道德挑战。
(5)花费的承担
3D打印技术需要承担的花费是高昂的。第一台3D打印机的售价为1万5。如果想要普及到大众,降价是必须的,但又会与成本形成冲突。每一种新技术诞生初期都会面临着这些类似的障碍,但相信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3D打印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就如同任何渲染软件一样,不断地更新才能达到最终的完善。
2、3D打印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虽然与美国Stratasys公司、美国3D
Systems公司、德国EOS等老牌3D打印巨头相比,我国3D打印企业竞争实力仍有较大差距。但是随着我国政府对于3D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及企业对于3D打印技术的不断研发,市场应用程度不断深化。3D打印已成为国内各大企业争相投资的热点数据,2019年美国3D打印机安装量占全球34.4%,约为中国的3倍。
2019年部分国内3D打印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中,先临三维营业收入达4.56亿元,位于先临三维、峰华卓立、嘉一高科、中丹建业、铂力特五家3D打印上市公司收入首位。其次为铂力特,收入达3.22亿元。营业利润方面,2019年部分国内3D打印上市公司营业利润中,最高的为铂力特,实现6152.74万元。铂力特来自中国西安,是中国的金属3D打印龙头厂商,于2019年在科创板上市,成为首批科创板的上市企业之一。营业收入最高的先临三维营业利润反而最低,亏损1.38亿元。先临三维于2014年8月8日在新三板挂牌,是中国三维数字化与3D打印行业第一股。
从业务结构来看,西安铂力特公司产品包括3D打印设备及配件(自研)、3D打印定制化产品、3D打印原材料、3D打印技术服务等。其中,3D打印定制化产品是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019年西安铂力特3D打印定制化产品收入达1.74亿元,占比54.13%。先临三维公司产品包括自研3D扫描仪、3D打印机、3D打印服务等,其中自研3D扫描仪和自研3D打印机收入占比最高,分别为48.99%和20.12%。
2020年,3D打印技术在新冠疫情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我国对3D打印产业的不断重视,我国3D打印企业之间竞争也逐渐加强,不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进一步发展。2020年2月24日,铂力特公司增材制造的零件已经批量应用于各型军民用飞机、先进战机、无人机、高推比航空发动机、新型导弹和卫星等国家重点工程,军事应用领域逐步拓展。2020年5月28日,先临三维与美国Stratasys公司
联合推出3D打印行业首个Ful-color 3D全彩系列解决方案(简称 Ful-color),技术进一步创新。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市场规模发展情况如何?
3D打印品牌有哪些?十大品牌排名介绍
3D打印上市公司有哪些?相关介绍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