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国 碳 市 场 发 展 报 告(2025)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生 态 环 境 部二 二 五 年 九 月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前言一、全国碳市场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的重要.
2025-09-28
45页




5星级
碧水奔腾万里情 新时代长江治理的成就启示与世界意义新时代长江治理的成就启示与世界意义 新华社研究院 目 录 序 言.1 第一章 新时代长江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4 一、生态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4 二、.
2025-09-28
53页




5星级
天津市资源与环境(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蓝皮书(2024)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二二五年三月编辑委员会编 委 会 主 任:梅志红王华峰编 辑 指 导:王光强党馨樊少杰主编:王华峰责 .
2025-09-24
194页




5星级
四川省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推广应用进展报告(2025)1 目 录 前 言.1 一、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和要求.3(一)基础知识.3(二)国际形势.4(三)国内政策.4 二、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引领.6(一)省.
2025-09-24
37页




5星级
白皮书 数据中心空气治理白皮书2EATON 引言随着全球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的加速,数据中心作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据 QYResearch 调研显示,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在 2024.
2025-09-17
18页




5星级
Mapping for the Protection of Global Marine Mammals Based on Systematic Conservation Planning 自然资源部.
2025-09-12
50页




5星级
5 5 孟加拉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分析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风亭,1963 年生,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联合国人居署同济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所长,中国气象局上海市城市减缓与适应.
2025-08-26
77页




5星级
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A 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2025年5月目錄前言1摘要2第一章 背景51.1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61.2香港生物多樣性概覽71.3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計劃)的籌劃81.4 當前進展與成果10第二章 全球與國家的最新倡議152.1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162.2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18第三章 挑戰與機遇203.1香港面臨的挑戰213.2 香港的定位213.3 香港的優勢22第四章 更新 計劃 的建議254.1策略範疇264.2 時間表314.3 進度監測機制31第五章 徵詢意見325.1我們需要你的參與335.2 保密原則335.3 提交方式34頁碼免責聲明1.本諮詢文件內表達的所有意見僅作討論和諮詢用途。2.本諮詢文件所提任何建議、訴求或構思均不能(i)被視作代表或構成政府或任何公職人員所作的決定,或(ii)因其中所提有關建議、訴求或構思而產生任何權利或期望,或(iii)構成政策或政府或任何公職人員的承諾,或任何人或機構用以針對政府或任何公職人員的依據。3.本諮詢文件不得損害及不能束縛或影響政府或任何公職人員在任何現行法例、規例、政策或合約下的任何權力或職責。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1前言然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加強自然保育對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全球各地相繼把生物多樣性納入社會發展規劃當中。國家主席習近平亦多次強調要堅定不移地樹立和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重要理念,並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特別強調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唯有錨定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我們才能夠為可持續發展築牢堅實根基,開闢光明前景。同時,聯合國 生物多樣性公約 於2022年最新通過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也指引各國根據自身國情、優先事項及社會經濟條件,落實一系列全球性目標,共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景。作為一個人口高度密集的國際都市的同時,香港擁有豐富多采的生物多樣性。我們致力保育生物多樣性,以達致經濟發展和自然生態保育並行,實現可持續發展。透過落實香港的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計劃),我們期望提高社會各界對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知,並推動社會各界的積極合作及實踐,充分發揮其影響力與創造力,提出有利於經濟繁榮、生態平衡和人類福祉的全方位解決方案,配合社會的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有賴學者、專業人士和各界持份者的共同努力,計劃 首階段所取得的成果斐然。我們十分感謝各持份者對於落實 計劃 內措施、促進跨界合作以及推動青年群體與社會大眾踴躍參與所作的貢獻。在 計劃 的下階段,我們將繼續不遺餘力,加強不同界別持份者的深度參與。本文件旨在建議下階段 計劃 涵蓋的四個主要策略範疇,以及未來十年及其後可考慮採取的一些具體行動,以進一步加強香港的生物多樣性保育和可持續發展,並支持全球及國家的最新倡議。我們期待收到大家的寶貴意見及建議。秉持同心協力的精神,我們定可將香港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中一座生機盎然且宜居的魅力城市,並同時為國家生態文明願景,以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傾注力量,作出貢獻。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2摘要聯合國 生物多樣性公約(公約)旨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組成部分,以及公平和合理分享利用遺傳資源所產生的惠益。自1993年起,中國正式成為公約 締約方,並於2011年把 公約 的適用範圍延伸至香港特別行政區。在2022年,國家主持的公約 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昆蒙框架),訂明兩個總體目標(即 2030年停止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 及 到2050年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及23個以行動為導向的 昆蒙2030目標。此外,昆蒙框架也指引各國根據自身國情、優先事項及社會經濟條件,落實一系列全球性目標,共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景。作為公約 締約方,國家生態環境部於2024 年1 月發布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國家計劃),列出27個優先行動及75個優先項目,分布於四個優先領域: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威脅、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以及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現代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一直致力保育香港的自然生態,維護生物多樣性,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自2016年起,香港特區開始實施首階段的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計劃),提出4個主要範疇,共67項具體行動。當中大部分行動已經落實並取得成果,包括:劃定四個新的海岸公園及一個新的郊野公園;強化針對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法律框架和阻嚇措施;將生物多樣性的考量納入現有的架構、流程和系統之中,例如在排水渠道、海岸綫及其他藍綠建設項目採用了生態友善設計;制定 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建立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其擁有超過5500個物種的資訊,提供一站式本地生物多樣性資訊;舉辦生物多樣性節,向大眾推廣本港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提高公眾意識及擴大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工作;及 成立鄉郊保育辦公室統籌鄉郊保育和復育工作等。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3因應國家作為主席國成功領導的昆蒙框架、國家計劃,以及參考海外和內地省市的做法,特區政府正籌備更新本港的城市級 計劃,制定實際可行、能發揮香港優勢的策略及行動,提升香港寶貴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促進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同時配合國家的自然保育策略。特區政府就更新計劃 已初步擬訂以下四個策略方向及措施,包括:1.強化自然保育措施,例如實施有效區域性保育措施、進行生境修復、復育或活化、以及採取針對性行動保育受關注物種等;2.深化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例如調配資源支持可持續利用及自然保育、鼓勵各界別把握生物多樣性相關機遇,以及支持社區培養守護大自然的責任等;3.加大能力建設,例如推動創新及高質量研究,以及促進知識轉移與人才培養等;及4.加強與社會各界別以至其他地區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合作,例如與跨境及國際伙伴採取聯合行動或合作管理濕地和生態廊道、促進經驗與資訊交流,以及鼓勵跨學科合作等。特區政府正就下階段 計劃 策略範疇及具體行動徵求公眾意見,並期望於2025年內完成更新計劃。我們期待收到大家的寶貴意見及建議。摘要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4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4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5背景生物多樣性不僅是地球健康的基礎,也與人類社會的福祉、繁榮和生活 質量息息相關。1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5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6第一章 背景1.1 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各種生命體的多樣性,涵蓋所有生物及其棲息的生態系統。這種多樣性至關重要,因為它使物種能夠適應環境變化,並在其生態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從而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韌性。除了生態方面的意義外,生物多樣性還為人類帶來深遠的益處。例如我們的城市就從中獲得各種 生態系統服務,包括漁農業為我們提供食物、森林為我們調節氣候,以及文化上的惠益,如美學靈感、精神寄託、休憩空間和教育及研究機會。因此,生物多樣性不僅是地球健康的基礎,也與人類社會的福祉、繁榮和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生物多樣性通常有三個相互關聯的層面: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基因多樣性指個體在遺傳物質上的差異。物種多樣性指在一個生境或區域內的各類生物。生態系統多樣性則是指由生物群落與它們所處的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種系統。樹林、草地、泥灘,甚至市區藍綠地帶,連同這些生境裡的生物,都是生態系統的例子。甚麼是生物多樣性?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71.2 香港生物多樣性概覽一個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深受其自然環境的影響。香港地處熱帶北緣,屬亞熱帶氣候,季節分明。每年四月至九月,香港天氣炎熱、潮濕且多雨,而十月至三月則較為涼爽乾燥。這裏地形山多且崎嶇,海岸線蜿蜒曲折,離岸島嶼逾200多座。儘管香港是一個繁華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但許多人並不知道,在這座城市約11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中,約六成為天然山坡,高於其摩天大樓的佔比。香港的自然景觀主要由花崗岩和火山岩兩大岩石類型塑造,這些岩石在峰巒和山谷間形成了多樣的土壤質地。香港海域面積約1640平方公里,因應海流方向和珠江的水流,環境由東向西變化,東邊的海洋性水域,海水較西邊鄰近河口的清澈。基於以上的氣候條件、地理位置與地質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香港多采多姿、大大小小的海陸生境,亦孕育着豐富的本地動植物,包括一些本地特有種。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而且人口密度名列世界前茅,卻有著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實屬難得。香港有超過3300種維管束植物、50多種陸棲哺乳動物、130多種蜻蜓、240多種蝴蝶。香港海域雖然只佔全國海域面積不足千分之一,卻擁有約6000種海洋生物,佔全國有記錄的四分之一,當中包括1000多種海洋魚類,多達80多種石珊瑚,後者比整個加勒比海的總和更多。這裏的面積不及廣東省的百分之一,卻擁有該地區三分之一的兩棲類物種;鳥類超過580種,佔全國逾三分之一。除了數量外,香港亦有許多具獨特生態價值的物種如金裳鳳蝶、穿山甲、大草鶯、紅杜鵑及土沉香等。這些珍貴的生態系統極需我們加以維護。當前,香港約百分之四十的土地被劃定為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約8517公頃的海域被列為海岸公園與海岸保護區,亦有 拉姆薩爾公約 指定的國際重要濕地和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等。位於地質公園內的赤洲更於去年首次確認發現恐龍化石,為香港古生態研究提供新證據。依據現行法例,拖網捕魚、使用蛇籠等破壞性捕魚方式已在香港水域全面禁止。每年超過一千萬人次造訪我們的郊野公園,享受各類戶外活動,反映這些自然空間在培養大眾欣賞大自然和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方面尤為重要。第一章:背景香港生境多元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8第一章:背景香港物種豐富維管植物3,300 維管束植物3 300 維管植物3,300 雀鳥580 維管植物3,300 陸棲哺乳動物55維管植物3,300 蝴蝶240 維管植物3,300 甲蟲1 000 維管植物3,300 兩棲動物25維管植物3,300 爬行動物90維管植物3,300 海魚1 000 維管植物3,300 海洋哺乳動物2維管植物3,300 石珊瑚84維管植物3,300 軟珊瑚及柳珊瑚67維管植物3,300 蜻蜓133維管植物3,300 淡水魚2001.3 計劃 的籌劃聯合國 生物多樣性公約(公約)是一項國際條約,旨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組成部分,以及公平和合理分享利用遺傳資源所產生的惠益。依據公約規定,締約方有義務結合自身獨特條件與能力,制定相關政策,例如制定國家層級的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藉此切實履行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國際責任和使命。公約 締約方亦確認,對部分發展中國家而言,經濟社會發展與消除貧窮是首要工作,因此並未強制要求各國做出同等貢獻。自1993年起,中國正式成為公約 締約方,並於2011年把 公約 的適用範圍延伸至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擁有高度發展和國際化的城市面貌,我們一直致力發揮自身獨特身份和優勢,投身於全球性的環境倡議行動,為國家履約工作貢獻力量。儘管香港並非公約 的締約方,政府早於2013年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9第一章:背景已展開城市級 計劃 的籌備工作,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及支持香港的可持續發展,造福我們的下一代,同時為我國國家層級的計劃 及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作出貢獻。在制定香港首份 計劃 的過程中,政府充分分析並考慮了來自公眾以及學術界、專業團體、鄉郊組織和私人機構等持份者在諮詢活動中提出的廣泛意見。經借鑑其他城市在相關方面的成功經驗,並考慮本地實際狀況後,香港首份計劃 於2016年12月21日正式公布。其願景和使命如下:願景香港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會受到重視、得到保育、恢復、可持續管理與合理利用,以持續提供必要的生態系統服務,支持香港作為一個健康和宜居的地方,並讓所有人都能共享惠益。使命我們的使命是重視、保育和恢復香港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確保生物多樣性得到可持續管理和合理利用,在社會各階層促進生物多樣性的議題和價值融入主流,同時對社會與經濟等因素加以充分考慮和權衡,使香港的生態系統具恢復能力並持續提供必要的服務,而香港市民賴以生活,且讓生活更添姿采的珍貴環境,得以傳承給子孫後代。計劃 首階段包括4個主要範疇及其下共67項具體行動,涵蓋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實施框架。短期和中期行動的目標分別是在兩年和五年內完成,而長期行動則預計至少需要五年才能完成。香港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會受到重視、得到保育、恢復、可持續管理與合理利用,以持續提供必要的生態系統服務,支持香港作為一個健康和宜居的地方,並讓所有人都能共享惠益。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10第一章:背景1.4 當前進展與成果自2016年 計劃 正式實施起,政府為計劃 成立的專責跨部門工作小組一直協調各個相關部門實施計劃 下的各項具體行動,同時亦積極主動邀請相關持份者參與 計劃 的實踐,尤其是在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相關措施和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範疇。此外,政府定期向環境諮詢委員會(環諮會)匯報計劃 的實施進度,並聽取意見。有賴持份者與政府齊心協力,計劃 已在四個主要範疇取得實質成果1.4.1 落實多項保育措施透過設立更多陸地和海洋保護區,以及強化針對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法律框架和阻嚇措施,香港社會展現對保護關鍵生態系統和物種的長期承諾。在生態系統保護方面,政府在 計劃 實施期間已劃定四個新的海岸公園,分別為大小磨刀海岸公園、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南大嶼海岸公園,以及面積最大的北大嶼海岸公園,覆蓋海域面積共約6087公頃,以更有效地保護中華白海豚、江豚及其他海洋生物,以及牠們的棲息地。此外,政府已劃定第25個郊野公園,即紅花嶺郊野公園。該公園佔地約530公頃,其連綿的山嶺及縱橫交錯的天然溪澗為野生動植物提供各式各樣的棲息地,動植物物種豐富多樣,包括不少具保育價值的物種。另外,政府亦設立了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透過主動將荒廢農地和部分旱田復修成濕田、水滋田、淺水池、沼澤等各種濕地生境,並興建灌溉水道,孕育各類野生動物,及便利生態友善模式耕作,達致 生態保育與農耕相輔相成 的目標。為加強對綠海龜繁殖地的保護力度,政府擴展了深灣限制地區範圍,並延長限制期。政府還成立鄉郊保育辦公室,專門統籌鄉郊保育和復育工作,包括透過 鄉郊保育資助計劃 推展多元和創新的鄉郊保育及復育項目、推展鄉郊小型改善工程,及為鄉郊地區的旅館與食肆制定發牌規定及相關程序指引等,保育自然生態及人文資源,達致文化傳承、生態保育及城鄉共融等目標。紅花嶺郊野公園大小磨刀海岸公園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北大嶼海岸公園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11第一章:背景至於物種保育方面,政府已全面取締本地的象牙貿易,並且加重罰則,以打擊瀕危物種走私和相關非法貿易活動。另外,政府針對一些瀕危物種,例如土沉香、中華穿山甲、盧氏小樹蛙、綠海龜和黑臉琵鷺等,制定物種行動計劃,並與專家和志願團體協力實施計劃。令人鼓舞的是,在生境修復及保育措施的推展下,近年極度瀕危的黃胸鵐在上水塱原錄得的數目已有所上升,而研究亦顯示香港海域禁止拖網捕撈後,海洋底棲生物的豐富度已顯著增加,一些類別的數量更是以倍數上升。極度瀕危的黃胸鵐(俗稱 禾花雀)在過去3至4年塱原實施生境修復及保育措施後,在塱原錄得的數目增加約兩倍。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受保護海域面積 6,087公頃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南大嶼海岸公園大小磨刀海岸公園紅花嶺郊野公園新新新新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新北大嶼海岸公園新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12第一章:背景1.4.2 生物多樣性已成主流在 計劃 首階段實施後,社會各界對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均已提升,並在更多工作範疇中將相關因素納入考量中。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各界持續努力,才能實現有意義且持久的影響。主流化並不是指要另外建立一套獨立的流程和系統,而是要將生物多樣性的考量納入現有的架構、流程和系統之中,使之成為決策的核心要素,而非事後才考慮的事項。在城市規劃與發展領域,政府已透過各決策局和部門採取了一系列對應行動,積極鼓勵發展業界的持份者把生物多樣性這個考慮因素融入日常工作中。政府在這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舉例來說,在排水渠道、海岸綫及其他藍綠建設項目採用了生態友善設計,而且市區綠化地帶已優先種植本地原生植物。這些措施不僅有利於生態環境的構建,也為野生生物提供了更適宜的棲息地。此外,政府已制定 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為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指引方向;而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也適時更新了 綠建環評新建建築手冊,大力推廣在樓宇設計方面強化生物多樣性元素,促使建築與自然生態融合。令人鼓舞的是,一些私人企業進一步完善本身的 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 框架,將自然保育納入其中,並採取多項實際行動,包括珊瑚復育、植樹造林、在購物中心建造蝴蝶園和社區園藝空間等,增加城市生物多樣性,為城市生態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A漁農業 可持續發展藍圖活化後的佐敦谷水道吸引林林總總的雀鳥和昆蟲來覓食和棲息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13第一章:背景1.4.3 知識水平得到提升政府持續大力投放資源於改善和開放生物多樣性知識產品,並支持研究人員探索有助於保護本地生物多樣性的新知識或模型。知識是作出明智決策的關鍵。以準確的信息和見解為基礎並通過深思熟慮的決策,能確保資源有效分配以實現預期成果。我們亦能大幅提升成效,就實現目標推動有意義的進展。為此,政府推動了幾項重點研究項目,例如更新香港的陸地生境地圖,以及收集本地自然生境所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的基線資料。針對有關本地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未知領域,政府為優先課題的專項研究提供資助,並通過不同的資助計劃,包括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和大嶼山保育基金,支持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學術研究。不少獲政府資助的生態調查更發現科學界新物種或香港首次記錄的物種,包括昆蟲、貝類、蟹類、海牛、石珊瑚、水母、蜘蛛等。為進一步方便公眾了解本地各種物種的資訊,政府已建立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以整合和發放本地生態資訊。透過跨界別合作,這個網絡平台提供一站式本地生物多樣性資訊。結合本地學術機構和非政府組織所提供的資料,資訊站現為本港最大的公開生物多樣性資料庫,擁有超過5500個物種的資訊,內容豐富,每月吸引過萬人次瀏覽。5 500 物種10 000 訪問次數(每月)汀角攀樹蟹於2017年在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下的一個紅樹林研究項目被發現並發表為新種,目前全球只在吐露港一帶記錄到這種蟹。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14第一章:背景1.4.4 社會更積極參與政府致力於提高公眾意識及擴大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工作,措施包括加強對生物多樣性和本地野生動植物的宣傳、提供專項資金支持社區行動,以及推出新的教育資源。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能激發保護它的動力,而一個人的行動可以激勵他人效仿,從而產生積極變化的漣漪效應。因此,自然保育的另一個支柱是提高公眾意識,透過提供更多讓大眾了解生物多樣性的機會,培養他們長期投入參與社區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為此,政府舉辦了生物多樣性節,向大眾推廣本港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除此之外,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還提供網上教育平台,透過與超過30個本地非政府組織合作,每年為公眾舉辦上百項生物多樣性活動。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轄下的 宣傳及教育項目資助計劃1,以及漁農自然護理署的 生物多樣性教育項目資助2,也為許多非政府組織舉辦的教育活動提供充足的資助。為更有效地與年輕人建立聯繫,政府已利用社交媒體平台推廣本地生物多樣性,並將相關概念融入學校課程,以及為教師提供相關教材和舉辦能力建設活動。1.自2024年下旬,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轄下的環保教育和社區參與項目資助計劃 已更改為宣傳及教育項目資助計劃。2.漁農自然護理署於2016至2022年期間設立生物多樣性教育項目資助。漁農自然護理署聯同幾十個合作伙伴機構舉辦了多次生物多樣性節,活動多姿多彩,藉以提高大眾對香港生物多樣性的興趣和認識。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15全球與國家的最新倡議到2050年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2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15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162.1 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中國主持的公約 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於2022年12月通過新的生物多樣性全球策略框架,即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昆蒙框架)。昆蒙框架 訂明兩個總體目標:第一,到2030年停止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第二,到2050年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當中包括23個以行動為導向的全球目標,又稱 昆蒙2030目標,這些全球行動目標可分為三個類別: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目標1至8)、通過可持續利用和惠益分享滿足人類需求(目標9至13),以及執行工作和主流化的工具和解決方案(目標14至23)。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重要文件,昆蒙框架 在制定關注人類基本需求的全球性目標基礎上,明確指出各締約方應根據本國國情、優先事項和社會經濟條件實施相關措施,切實貫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昆蒙框架標誌着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歷史性里程碑。它涵蓋了廣泛的議題(例如保護區、物種保育、氣候變化、減少污染 廢物、綠色金融、生物多樣性風險披露、可持續消費以及藍綠空間)及相對新的概念(例如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3)和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4)。它不僅展現各地政府決心建構一個以自然為本的世界,也呼籲社會各界採取行動。從組織、企業到個人,每個人都擔當重要的角色。第二章 全球與國家的最新倡議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3.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OtherEffectiveArea-BasedConservationMeasures,OECM):與傳統保護區不同的地理劃定區域,但其管理方式能夠為生物多樣性保育(包括相關的生態系統功能、服務,以及適用的文化、精神、社會經濟和其他對當地具有重要意義的價值)帶來積極、持續和長期的果效。(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4.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Solutions,NbS):保護、保育、恢復、可持續利用和管理自然或經改造的陸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的行動,這些行動能夠有效且適應性地應對社會、經濟和環境挑戰,同時為人類福祉、生態系統服務、韌性以及生物多樣性帶來益處,包括在減緩、適應和減少災害風險方面的貢獻。(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17減少對 生物多樣性的威脅透過永續 利用和惠益分享滿足 人類需求1綜合空間規劃以減低高生物多樣性區域損失2修復30%已退化生態系統3保護30%的土地、水域和海洋4阻止物種滅絕、保護遺傳多樣性及管理人類與野生動物的衝突5確保野生物種可持續、安全和合法的採集和貿易6將外來入侵物種的引入減少50%,並將其影響降至最低7將污染減少到不損害生物多樣性的水平8最大限度地減少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並增強適應韌性9可持續管理野生物種以造福人類10增強農業、水產養殖、漁業和林業的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性11修復、維持及增強自然對人類的貢獻12加強綠色空間和城市規劃,促進人類福祉和生物多樣性13加強從遺傳資源、數位序列信息和傳統知識所獲取的利益共享執行工作和 主流化的工具和 解決方案14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各決策層面15促使企業評估、披露和減少生物多樣性相關的風險和負面影響16實踐可持續消費選擇,減少浪費和過度消費17加強生物安全並分配好生物技術帶來的惠益18每年減少至少5000億美元有害的獎勵措施,並擴大有利的獎勵措施19每年從各來源調動2000億美元用於保護生物多樣性,包括透過國際融資20加強生物多樣性相關能力建設、技術轉移和科技合作21確保資訊與知識流通,並有效用於指導生物多樣性相關行動22確保全民參與決策,並享有訴諸司法和取得生物多樣性相關的資訊的權利23確保生物多樣性行動中的性別平等和使用促進性別平等的方案第二章:全球與國家的最新倡議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182.2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各公約締約方正依據昆蒙框架逐步更新各自的國家 計劃,列出各自可為實現 昆蒙框架 23個全球行動目標作出的貢獻。中國作為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的主席國,是第一批完成並發布更新國家 計劃的國家之一。經國務院批准,生態環境部於2024年1月18日發布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國家計劃),列出2030年、2035年和2050年的短期、中期和長期整體目標。為達成這些目標,國家計劃勾劃出27個優先行動,涵蓋總共75個優先項目,分布在以下四個優先領域: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威脅、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以及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計劃在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面為地方政府提供了指導。261227 優先領域2: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威脅 優先領域1: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優先領域4: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現代化 優先領域3: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中國生物多樣性 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345612生物多樣性政策法規體系生物多樣性治理體制機制生物多樣性規劃計劃體系生物多樣性宣傳教育企業與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保護全民行動7891011121314生態空間保護生態系統恢復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生物多樣性遷地保護野生物種可持續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環境質量改善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協同治理151617181920傳統知識保護與傳承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農林牧漁可持續管理種質資源可持續利用21222324252627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生物多樣性評估生物多樣性執法監督生物多樣性智慧治理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國際履約與合作第二章:全球與國家的最新倡議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19第二章:全球與國家的最新倡議值得注意的是,國家計劃將粵港澳地區界定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戰略區域之一,亦設立了兩項相關的優先項目,以指導該地區政府單位制定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機制,當中特別著重促進區域合作。目前,政府正積極與廣東省和深圳市的相關部門合作進行跨境濕地、生態廊道及海洋生物的保育工作,包括共同推動深圳灣(后海灣)濕地的保護和發展,保育濕地系統和相關重點物種;設立連接深港兩地的生態廊道,即 深圳梧桐山香港紅花嶺生態廊道;以及商討設立 粵港中華白海豚海洋保護區網絡平台 等。此外,港深兩地透過成立 港深環保合作專班,深化合作,共同推進多個合作項目,包括空氣質素及水質改善,以及新能源跨境運輸等。展望未來,香港將進一步加強與鄰近城市的合作關係,共同推進自然保育、減碳及綠色轉型,同時積極參與 國家計劃中針對城市的相關舉措。國家計劃 中兩項與粵港澳地區直接相關的優先項目重要戰略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治理聯合推進機制建設圍繞京津冀、長江、黃河、粵港澳、長三角、青藏高原等國家重要戰略區域,聯合主要相關部門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跨區域工作,擬定工作計劃或方案,增強溝通協作,健全工作機制,研究確定重要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大政策、制度和工作方向,共同推進重要戰略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重要戰略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制定結合國家區域重大戰略部署,圍繞京津冀、長江、黃河、粵港澳、長三角、青藏高原等國家重要戰略區域,制定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行動計劃,明確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總體目標和重要任務,強化區域協同行動,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香港正與內地鄰近城市合作監測及保護受威脅物種,如黑臉琵鷺及中華白海豚。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20挑戰與機遇香港的獨特在於城市發展與自然景觀的結合,展現其努力不懈地在經濟增長與環境管理之間取得平衡。3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20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213.1 香港面臨的挑戰香港人口密度高、土地資源有限,因此在城市發展與保存藍綠空間及自然保育區之間取得平衡,面對不少挑戰,而氣候變化也對生態系統構成潛在威脅,可能影響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環境的穩定性。公共財政壓力亦對推行生物多樣性措施造成潛在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們會更加謹慎地考慮資源的運用,以確保每一項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我們會尋求制定有效的政策、支持生物多樣性項目的多元資金來源、提高公眾意識,以及加強跨部門和區域合作。我們亦會繼續鼓勵社會各界的建議和參與,把生物多樣性考量納入各界別的規劃和決策過程,確保以有限的資源去維持城市中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讓市民和野生動植物都能受益。第三章 挑戰與機遇3.2 香港的定位基於各國資源條件及情況有別,公約和昆蒙框架均充分尊重締約方根據國情、優先事項和社會經濟條件靈活制定及更新國家層級的生物多樣性策略與行動計劃。但有別於制定國家層級的計劃,世界各地的城市以及中國內地城市在按公約精神制定其城市級計劃時,並不會直接及全盤對應昆蒙框架以及為使各國共同合作實現而設計的全球目標。籌劃城市級計劃的一個主流做法是積極使計劃與國家策略保持一致,以確保城市層面的措施可支持國家生物多樣性計劃的實施,進而確保城市能夠以符合其地方和國家情況及優先事項的準則,為昆蒙框架作出貢獻。有鑑於此,香港將以 國家計劃 為指引,在面對有限的資源的情況下,策略性地分配資源,按緩急優次制定及推動下階段計劃的相關工作。這做法可確保生物多樣性相關行動切合本地需求,亦能進一步為國家和全球目標貢獻力量。我們將持續落實 計劃,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保護自然生態,共同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景。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223.3 香港的優勢香港擁有一系列獨特的優勢,促使其成為全球聯繫樞紐的角色,能夠屹立於全球化的洪流,加上在自然保育上的卓越成就,使其於國際間享有盛名。下面將概述香港可以為國家計劃作出實際貢獻的一些獨特優勢,這些優勢將有助香港進一步擴大其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的影響力。3.3.1 可持續發展香港的獨特在於城市發展與自然景觀的結合,展現其努力不懈地在經濟增長與環境管理之間取得平衡。憑藉完善的保護區網絡和符合國際標準的健全法律框架,香港致力確保土地和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時減輕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政府還實施多項關鍵政策文件中的策略,例如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 及 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以提升城市的環境狀況、宜居性和氣候適應韌性。就法定保護區和保育措施的規模而言,香港超越大多數高度發展的沿海城市。通過將自然融入城市結構並與全球可持續發展框架保持一致,香港可以展示經濟活力與環境韌性如何共存,激勵其他城市採取類似方法,共同為更可持續的未來作出貢獻。第三章:挑戰與機遇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23第三章:挑戰與機遇3.3.2 野生動植物可持續貿易香港作為國際貿易樞紐,加上其作為通往中國內地門戶的戰略地理位置,使其在推動野生動植物種可持續貿易方面獨具優勢。在 計劃 下,香港已全面取締本地象牙貿易,並對 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條例(第586章)作出修訂,提高最高刑罰,力求遏止瀕危物種的走私和非法貿易活動。憑藉我們在監管方面的優勢,香港能夠在本地、區域及全球層面上,繼續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發揮重要作用。3.3.3 資源調配現時,如何調配公私營資源支持自然保育和可持續發展措施,已漸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香港作為先進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健全的監管制度及金融基建,在綠色金融發展方面亦居於領先地位。香港一直致力推動符合全球標準、且一致和可比較的氣候及可持續發展相關資訊披露。政府於2024年12月推出 香港可持續披露路線圖5,就大型公眾責任實體不遲於2028年全面採用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準則,簡稱ISSB準則)提供清晰的路徑,使香港成為首批將本地準則銜接ISSB準則的司法管轄區。此外,政府自2018年成立 政府可持續債券計劃(前稱 政府綠色債券計劃),募集所得的資金用於資助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下不同類別的合資格綠色項目。現行 綠色債券框架 涵蓋9個合資格類別,當中包括 適應氣候變化 與 自然保育 生物多樣性。政府亦已推出各類資助計劃,以促進能力建設並加強創新技術在生物多樣性和環境研究、教育、監測及管理領域的應用。香港可以進一步發揮其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優勢,促進資源和資金流向自然保育和環境保護項目,從而更好地融入國家整體發展大局。5.https:/www.fstb.gov.hk/fsb/tc/publication/report/docs/FSTB_Roadmap2024_eBooklet_TC.pdf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243.3.4 國際聯繫與合作香港擁有國際高端人才、多元文化環境及與國際網絡的緊密聯繫,使其能夠勝任在保育議題上推動國際合作的橋樑。香港可以通過與國際伙伴合作、舉辦國際會議及參與跨境倡議,擴大其保護全球關鍵生態系統和物種的貢獻。其中一個標誌性的例子是香港與韓國仁川市政府環境局在2019年簽署的諒解備忘錄,促成香港米埔內后海灣和仁川松島潮灘兩地成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伙伴關係保護地網絡計劃下的姊妹遷飛區保護地;於2023年1月與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第三章:挑戰與機遇簽署關於深圳灣(后海灣)濕地保育合作框架安排,以建立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與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姊妹濕地關係;及在2023年5月與新加坡國家公園局、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和新加坡分會簽署保育遷徙水鳥合作諒解備忘錄,促成香港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與新加坡雙溪布洛濕地保護區兩地成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伙伴關係保護地網絡計劃下的姊妹濕地。這些協議加強了香港與各地對遷徙水鳥的保育及濕地生態的合作交流及能力建設。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25 4Proposed Update更新 計劃 的建議有關措施和行動會以香港更好地 融入 國家計劃 為大前提,從而對昆蒙框架作出與國家策略一致及符合香港情況的貢獻。4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25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264.1 策略範疇基於全球和地區在保育倡議上的最新發展,並考慮到本地實際情況和條件以及國家層面的機遇,我們正更新 計劃,以優化我們在生物多樣性保育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佈局。我們期望能夠與社會各界共同合作,為大灣區的生態環境工作和國家計劃作出更廣更深的貢獻。為引領 計劃 下階段工作,我們訂出了四個策略範疇,分別為:第四章 更新 計劃 的建議範疇1 自然保育持續實施自然保育措施,確保生態系統健康範疇2 深化主流化 向社會各界推廣採納生物多樣性友善的措施,從而建設一個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繁榮城市範疇3 能力建設增強個人和集體能力,使每個人或機構都能積極作出貢獻範疇4 伙伴協作 培養合作文化,讓自然的惠益延伸至更廣泛的社群這四個範疇考慮到 計劃 現有框架及香港實際情況,並結合了 國家計劃中與香港最相關的核心元素。另一方面,香港作為大灣區內的國際城市,我們強調 伙伴協作 這一範疇,以響應國家計劃倡導深化國際合作及加強國家關鍵戰略區域協同行動。四個策略範疇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框架,去引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實現 計劃的願景和使命。我們在進行是次公眾諮詢聽取社會各界提出的意見後,稍後將公佈更新的計劃 在上述四個範疇下建議採取的一些新措施和行動。有關措施和行動會以香港更好地融入 國家計劃為大前提,從而對 昆蒙框架作出與國家策略一致及符合香港情況的貢獻。我們認為更新後的 計劃需要留有靈活性,容許因應不斷變化或更新的全球及國家相關倡議、社會狀況及經濟條件等因素,隨時間調整或加入新措施和行動。社會各界提出的建議措施,我們均會仔細考慮,並在更新計劃時將可行及合適的建議納入。以下我們會進一步解釋這四個策略範疇的目的及理念,並加以闡述可採取的行動;這些例子旨在促進理解及討論,並非代表政府將落實全部措施。如之前所述,我們預計在 計劃 實施過程中,會加入新的措施和行動,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挑戰和需求。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27第四章:更新 計劃 的建議範疇1 自然保育策和治理,並提升物種和生境保護。此外,國家一直積極將昆蒙框架中的一些較新的概念和工具融入本地實踐,例如採納 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育措施。為響應國家這一具有前瞻性的方針,香港將緊密跟進國家就 昆蒙框架 所更新的相關指引,特別是與大灣區城市相關的指引。以下是一些我們認為在此策略範疇內可考慮採取的行動。目的持續實施自然保育措施,確保生態系統健康。行動理念經過計劃 首階段的努力,我們在各方面都已取得實際進展,保護區的擴展及物種保育方面的成果尤其顯著。然而,我們需要為未來不同規模的新環境挑戰做好充分準備,包括氣候變化、外來入侵物種及城市發展等。為確保生態系統能夠繼續提供保持我們城市繁榮的所需服務,我們需要繼續並加強推進我們的保育策略,以此讓香港對 國家計劃中的優先行動1-3、7-13及23作出貢獻,即聚焦於加強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政可考慮採取的行動實施有效區域性保育措施從過往設立保護區或禁止拖網捕撈的實例可見,針對特定生境或地點的保育措施能夠為人與自然帶來長遠正面影響。我們可劃定更多保護或保育區域,以加大成效,例如建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海岸保護公園和設立漁業保護區,以及探討在香港應用 國家計劃 下為 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育措施 制定的標準。進行生境修復、復育或活化為實現特定的保育或可持續利用目標,我們需要採取積極的管理措施。修復退化或消減中的生境是其中一個方法,例如修復珊瑚群落和海草床,以及種植本地樹種以復育劣地和受山火破壞的地區,或是豐富外來樹種植林的生物多樣性。其它形式還包括活化私人擁有的偏遠鄉郊地區,既可保護自然生境,還能為我們的經濟和社會帶來大自然的其它眾多惠益。採取針對性行動保育受關注物種針對性的保育行動對於減輕脆弱物種面臨的自然或人為壓力至關重要,同時還能帶來額外好處,例如促進合作和提升知識水平。相關行動可包括利用香港作為通往中國內地門戶的戰略角色,加強打擊野生動植物貿易罪案;多管齊下應對外來入侵物種;或為受威脅物種(如淡水龜類)實施遷地保育計劃。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28第四章:更新 計劃 的建議範疇2 深化主流化解決方案 等生物多樣性概念引入不同行業。例如在北部都會區發展中注入 城鄉共融 的方針。通過賦能個人、企業和社區採取可持續行動,我們可以共同保護自然生態,並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綠色、更具韌性的城市環境。這種具有包容性的方針將能推動以公共和私營資源支持自然保育,使香港能夠對 國家計劃中的優先行動4-6、14、16-18及26作出貢獻,即聚焦於提高意識、推動全社會共同努力和資源投入,以提升宜居性、氣候適應韌性及培育社會可持續消費文化。目的進一步向社會各界推廣採納生物多樣性友善的措施,從而建設一個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繁榮城市。可考慮採取的行動調配資源支持可持續利用及自然保育從各種來源調配資源以支持生物多樣性相關工作,對大自然和投資者都意味着巨大的機遇,既能確保保育行動獲得充足資助,也能幫助投資者防範未來與自然相關的風險,並把握管理與創新的機會。相關行動可包括鼓勵企業主動披露業務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風險、依賴性及機遇,以及通過各種不同資助方式支持生物多樣性相關的項目。鼓勵各界別把握生物多樣性相關機遇要獲得社會各界對實踐保育里程碑的廣泛支持,需要提供實用且清晰的指引,幫助各行各業規劃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可行方案包括制定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指引,並在重點項目(如北部都會區發展)中推廣應用,或與業界從業者和持份者合作,制定和完善行業特定的規範和指南。支持社區培養守護大自然的責任儘管城市發展迅速且面臨眾多新需求,但將生物多樣性一併納入為社會優先事項,可以釋放其他機遇,例如支持心理健康或激發技術創新。促進社區更廣泛參與的相關方式包括推行公民科學計劃、志願者計劃及各種教育活動,或在合適的社區或新發展區設立社區園圃和都市農場,還可考慮在社區推廣野生動植物園藝,例如設置傳粉者花園和鳥巢箱。行動理念將生物多樣性保育融入社會各界的發展和規劃中是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第一階段 計劃,我們在推動政府內部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方面已取得顯著進展,例如在城市綠化項目中使用本地植物物種、在藍綠基礎設施建設中採用環保設計,以及推廣現代化的可持續農業和水產養殖作業模式。在此基礎上,下階段將重點推動更廣泛的社會參與,確保生物多樣性考量在項目規劃到實施的各個階段中持續融入各界的決策過程。我們將積極尋求新切入點,將 基於自然的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29範疇3 能力建設第四章:更新 計劃 的建議多樣性基線的基礎工作及制定受威脅物種名錄,並積極推動開發及應用智能化的生態監測和生物資源管理。透過推動這些工作,香港將可為國家計劃中的優先行動4、11-12、15-17、20-22及24-25作出貢獻,即聚焦於教育與研究、數據收集與評估,以及生物資源的智能與可持續管理。目的增強個人和集體能力,使每個人或機構都能積極作出貢獻。可考慮採取的行動推動創新及高質量研究科技與科學的進步是相關持份者實現以數據驅動決策的基礎,亦有利於提升自然保育工作的效率與果效,使其更好融入社會發展。為將影響力最大化,我們應將資源和力量有策略性地投放到最迫切的研究領域,確保成本效益並實現有意義的進展。為此,我們可考慮採取的行動包括:推廣創新技術在生物多樣性研究、教育、監測和管理方面的應用;協調大專院校之間的力量,以促進協同效應並避免重疊工作;通過各種資助計劃支持需優先研究項目,以填補關鍵知識缺口。促進知識轉移與人才培養提升持份者(尤其是下一代)的技能及提供知識和行動工具,是未來社會持續保育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可採取的行動包括通過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等易於接觸的平台及其他能力建設計劃,促進知識轉移與分享。我們也可以與本地大專院校合作,共同開發可持續漁農業課程,並擴展在相關機構的實習機會。拓展機構以支持能力建設儘管各機構的規模有所不同,但它們都是培養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架構,因此在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創新和動力發揮著持久作用。我們可設立研究中心,推動可持續水產養殖現代化,並繼續探索在香港建立生物多樣性中心的新機遇。行動理念知識與技術專長是有效決策的基礎。在 計劃 首階段,政府連同各類資金渠道合力支持了一系列旨在填補本地生物多樣性知識缺口的研究。此外,政府與數據伙伴合作,將現有的生物多樣性資訊整合至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的數據庫中,並邀請本地專家協助評估物種狀況,制定各類生物的受威脅物種名錄,為保育行動提供指引。在下一階段,我們將繼續建立生物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30範疇4 伙伴協作在國際聯繫上的獨特優勢,以擴大我們的影響力。這些共同努力將使香港能夠分享並獲取寶貴經驗,從而增加我們對 國家計劃 大部分優先行動的貢獻,鞏固我們在生物多樣性保育方面的區域及國際影響力目的培養合作文化,讓自然的惠益延伸至更廣泛的社群。可考慮採取的行動與跨境及國際伙伴採取聯合行動基於計劃 首階段的工作成果,香港可繼續加強對關鍵生境的保育協調工作,例如后海灣遷徙水鳥和珠江口海洋哺乳動物的棲息地,以尋求協同效應並與大灣區及其他地區的伙伴深化合作關係。其他聯合行動可包括與鄰近城市合作管理濕地和生態廊道,以及加強合作,打擊跨境非法活動。大灣區城市發展水平及所遇到的挑戰相似,使區內政府能夠合作制定各種對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有利的方案。經驗與資訊交流將有助推動區內城市間的廣泛合作,加快新技術及作業模式的測試與應用。我們可探索進一步深化可持續農業和水產養殖業在作業模式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加強打擊野生動植物罪案的情報共享。鼓勵跨學科合作在高度發展的開放經濟體中,環境挑戰往往複雜多變,尋找解決方案經常需要涵蓋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及多角度的觀點。藉著香港作為國際都市的地位及在舉辦國際活動方面的豐富經驗,我們可在研究及能力建設方面,或通過舉辦及參與跨學科平台、論壇和會議等,進一步將促進區域內的伙伴關係及與合作網絡。這些活動將有利於產生最佳作業模式和全方位解決方案。行動理念訂立此策略範疇旨在響應 國家計劃 對加強國際合作及推動重點戰略區域(包括粵港澳地區)協作行動的倡議。如第2.2節所述,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與粵港澳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推進大灣區內的生態文明建設。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與鄰近城市的合作,同時善用香港第四章:更新 計劃 的建議促進多方面的經驗與資訊交流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31第四章:更新 計劃 的建議4.2 時間表我們的目標是於2025年內推出更新版 計劃,在未來十年實施(即推行至2035),以便有充足時間落實具深遠影響力的行動計劃。此外,我們會採取短、中和長期的具體行動。正如上文所述,我們在進行是次公眾諮詢後,稍後公佈更新版 計劃的新措施和行動會以香港更好地融入 國家計劃 為大前提,從而對 昆蒙框架作出符合國家及香港情況的貢獻。我們亦會進行中期檢討,嚴謹評估各項行動的進度,及在有必要時作出調整,確保計劃 在質與量這兩方面都取得進展。4.3 進度監察機制我們建議繼續由專責跨部門工作小組協調政府內部實施 計劃 的相關工作。一方面,專責跨部門工作小組會根據具體行動的實施進度作針對性的調整;另一方面,作為生物多樣性主流化與能力建設的平台,專責跨部門工作小組會促使政府內部加快全面實踐生態保育理念和提升專業技能。此外,我們會繼續定期向環諮會匯報進度,並徵詢該會對整體進度的意見。我們亦會探索多元化的方式及宣傳渠道,例如論壇、專題網站和社交媒體平台,定期與持份者及公眾分享我們和社會各界實踐計劃 的主要成果和其他最新進展。這將有助於對計劃的廣泛認知與參與,促進各方共同努力,讓計劃 可以成功落實。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32徵詢意見通過集思廣益,我們定能共同制定出一份切實可行的藍圖,引領香港持續發展成為一個宜居的綠色城市。5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32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335.1 我們需要你的參與計劃 涵蓋的範圍十分廣泛,涉及各個方面,從陸地和海洋的每寸土地到城市運作的各個層面,因此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無論你是學生、僱員還是退休人士,我們都歡迎你就如何進一步推進香港的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通過集思廣益,我們定能共同制定出一份切實可行的藍圖,引領香港持續發展成為一個宜居的綠色城市。歡迎你提供寶貴意見和見解,以下是一些供你參考的問題1你對香港未來10至20年的自然保育及生物多樣性有何願景?應採取那些步驟以實現這一願景?2還有那些香港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挑戰或機遇是本文件未提及的?3除了四大策略範疇下概述的行動外,政府還應考慮採取那些其他措施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育及可持續發展?4如何更好地提高公眾對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並鼓勵更廣泛支持與參與保育工作?5如何鼓勵不同界別更積極地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育及可持續發展?6有那些切入點可將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融入香港的城市發展?7香港應優先採取那些行動來保育生物多樣性及自然資源?如何有效動用不同界別的資源以支持這些工作?8香港如何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以及應採取那些措施以提升生態系統的韌性?9香港如何加強與其他大灣區城市及國際伙伴的合作,以應對共同的環境挑戰?10有那些創新技術可在改善香港生物多樣性監測和管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5.2 保密原則我們在日後的討論或其後的報告中,可能會提述和引用各界人士就本諮詢文件所提交的意見,並披露提交意見人士 機構的姓名 名稱。然而,你可要求把所提出的全部或部分意見和身分保密;否則,我們將假設有關資料無須保密。第五章 徵詢意見更新香港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諮詢文件 345.3 提交方式請在2025年7月11日或以前,提出你的意見,方法如下:電郵至bsapafcd.gov.hk傳真至2314 2802郵遞至香港九龍長沙灣道303號長沙灣政府合署5樓漁農自然護理署生物多樣性護理科第五章:徵詢意見2025 7月11
2025-08-26
37页




5星级
1 附件深圳市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深圳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为推动重点领域结构优化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提升环境治理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平,推进建设减.
2025-08-26
41页




5星级
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评价(LCALCA)指南)指南驱 动 工 业 领 域 降 碳 的 决 策 引 擎ICAS英格尔认证2025年8月INGEERCERTIFICATION ASSESSMENT SE.
2025-08-25
25页




5星级
1 天津港保税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2025 年 8 月)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2 目目录录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生物多样性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生态系统多样性:蓝绿交织的生命舞台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物种多样性:动静相宜的生命交响.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遗传多样性:科技赋能的生命密码.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保护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生态空间优化重构.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环境质量全面提升.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物种保护初见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保护举措.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一)主流引领共进:从规划引领到全民参与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生态保护修复:从“盐碱白”到“生态绿”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保护支撑发展:从末端治理到产业升级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新质生产力:从绿色发展到持续赋能.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结束语.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4 前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系统复杂性的集中体现,涵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维度。生物多样性不仅是自然演化的成果,更是维系人类生存的根基,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支持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天津港保税区(以下简称“保税区”)1991 年 5 月 12 日建区,是全国第二个、北方首个,也是北方最大、中国第二大的保税区,是天津市滨海新区重要的经济功能区,位于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方经济带的交汇点,包含空港片区、临港片区、海港片区,是天津航空、航海的门户地区。保税区依托天津港、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海空联动,交通便利,通达世界,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是候鸟重要的栖息地。守护渤海之畔的蓬勃生机,是保税区提升生态系统韧性、丰富高品质生态供给、筑牢区域生态屏障的根基所在,更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市民在清风碧水间收获长久幸福的关键所向。保税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天津市“十项行动”特别是滨海 5 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坚持调结构、补短板、打基础、强弱项,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业宜居宜游宜乐的区域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保税区已成功创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绿色工业园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介绍保税区长期以来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和举措,进一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特印发本白皮书。6 一、生物多样性现状(一)生态系统多样性:蓝绿交织的生命舞台(一)生态系统多样性:蓝绿交织的生命舞台保税区位于天津市东侧,濒临渤海湾,包括空港片区、临港片区和海港片区。规划范围内涉及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等生态区域以及沿海防护林带、湿地、海岸线等诸多生态要素,涵盖陆域、海域多类型的生态空间,兼具海域及陆域特质的生态基底条件,主要生态系统有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保税区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共计 783.9 万平方米。其中,临港生态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约 183 万平方米,是全国工业区内最大的人工湿地。湿地公园内种植了多种水生植物和耐盐碱植物,如芦苇、香蒲、盐地碱蓬等,同时每年在公园内开展增殖放流,为鸟类和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专栏专栏 1 从盐碱滩涂到候鸟天堂从盐碱滩涂到候鸟天堂临港生态湿地公园临港生态湿地公园临港生态湿地公园位于渤海湾天津段中部,占地约 183 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达 60 万平方米,不仅承担着生态补水的功能,还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港生态湿地公园现已成为天津市重要的鸟类驿站和观鸟天堂,累计观测到鸟类 184 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 种(遗鸥、黄胸鹀、青头潜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2 种(纵纹腹小鸮、白腹鹞、雀鹰、红隼等)。作为临港重点建设的“绿色屏障”,这座以水处理为主题兼具景观效果的生态湿地公园,不仅在设计理念上独具匠心,更因人工生态修复技术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整体布局方面,临 7 港生态湿地公园分为人工湿地区、原生湿地鸟类保护区和科普宣教区三大特色区域,为公众提供了优美游憩场所的同时,也打造成为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平台。因其突出的生态价值,以该公园为蓝本制作的专题片渤海湾畔“生态明珠”海河河口“亲海平台”,荣获2022 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展播优秀奖。随着湿地公园生态效益的持续显现,其示范意义得到广泛认可。2022 年,临港生态湿地公园获评滨海新区生物多样性实践基地,2023年,成功入选首届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论坛上发布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并获评天津市“市级环境教育示范基地”。2024年再获殊荣,被评为天津市首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充分展现了其在生态保护和宣传教育方面的重要价值。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保税区城市生态系统中绿地总共 1585 万平方米,具体包含:空港片区 690 万平方米,其中空港城市绿廊项目总面积 262 万平方米,项目打造了七彩花田、彩色园路、湿地水系等景观;临港片区城市绿地面积 840 万平方米;海港片区城市绿地面积 55 万平方米。这些绿地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对调节区域小气候、净化空气发挥了重要作用。(二)物种多样性:动静相宜的生命交响(二)物种多样性:动静相宜的生命交响以临港片区为代表,保税区物种多样性呈现丰富且动态变化的特点,并具有“人工-自然”双轨特征:植物以草本和耐盐物种为主,鸟类以迁徙类群为核心。植物方面。植物方面。2016-2017 年度首次调查记录到种子植物 76 科186 属 271 种,其中野生种 104 种,栽培种 167 种;目前已增至 8 77 科 187 属 275 种,其中野生种 105 种,栽培种 170 种,体现出人工干预与自然演替共同作用下的物种积累。野生植物中菊科、禾本科、藜科为优势科;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尤以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为主。区内记录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Glycine soja),呈斑块状分布于临港生态湿地内的保育区。鸟类方面鸟类方面。2016-2017 年度首次调查记录到鸟类 109 种,隶属 15 目 39 科;目前已增至 184 种,隶属 20 目 47 科。鸟类组成中,旅鸟占主导(43 种,38.05%),夏候鸟次之(17 种,15.04%);生态类群中鸣禽最多(56.64%),涉禽和游禽分别占 18.58%和9.73%,反映出湿地作为迁徙停歇地的重要性。(三)遗传多样性:科技赋能的生命密码(三)遗传多样性:科技赋能的生命密码保税区的遗传图谱,是传统生态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为企业、科研机构等获取、研究、可持续利用遗传资源提供了沃土。保税区目前已成为推动生物制造产业的重要产业化基地,汇聚了以中科院工生所为代表的高校院所、以国投生物制造创新院、瑞普生物等为代表的生物制造板块、以华大基因、优赛生命、中合基因等为代表的细胞与基因治疗板块、以云南白药、恒瑞医药等为代表的核药板块和以 GE 医疗、纳通骨科、正天医疗等为代表高值医疗器械板块的龙头企业,以及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平台,在 DNA 合成、基因编辑等底层技术方面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如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以及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等,为生物制造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9 二、保护成效(一)生态空间优化重构(一)生态空间优化重构保税区通过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等多维度举措,持续优化生态空间结构与功能,将曾经的“盐碱覆地,草木难生”生态脆弱区优化重构到如今的“水绿织城、园落满庭”宜居家园。绿地规模增长显著绿地规模增长显著。保税区秉持“大绿、生态、简约、秩序”的绿化理念,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已成功构建起以大绿为基底,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清新大气的绿化景观格局,为区域生态环境筑牢根基。目前,两港三区已建成公共绿地面积达 1585 万平方米,绿地率约 31%,为居民和企业员工提供了优质的生态休闲空间,也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构建多层次公园体系构建多层次公园体系。保税区积极构建“二级四类”公园体系(二级为片区级和社区级;四类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和游园),完善“15 分钟生活圈”绿地布局。目前全区建成公园绿地面积 540.85 万平方米,现有各类公园 18 个,人均公园面积 65.1 平方米/人,远超国家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标准。其中,综合公园 1 个(53.03 万平米),社区公园 6 个(12.72 万平米),专类公园 7 个(370.25 万平米),游园 4 个(2.73 万平米)。2035 年规划公园绿地面积 827 万平米,公园个数不少于 92 个。串联绿道网络生态空间串联绿道网络生态空间。保税区积极构建“城市级 城区级”两层级绿道体系。城市级绿道依托外环绿带、古海岸生态廊道、10 沿海防护林带等,对内衔接城市绿地,对外链接郊野公园;城区级绿道串联社区公园与景观节点,配套驿站、应急设施等,形成“通勤 游憩 生态”复合功能。专栏专栏 2 岸线生态修复:初步构建蓝岸线生态修复:初步构建蓝绿绿生态屏障生态屏障临港片区中港池北部岸线生态修复项目位于是天津市渤海综合治理重点项目。项目以“修复生态、打造蓝色海湾”为核心,通过对岸线的系统性生态修复推动形成陆海一体化生态系统。该项目一期工程位于高沙岭港区北侧,西起渤海十二南路、东至海十八路,修复岸线 2.3 公里,绿化 21.4 万平方米,按 200 年防潮标准建设,兼具安全保障与公众亲海功能,已建成对外开放。二期工程修复岸线 13 公里,目前正在施工,预计 2025 年底完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方面,一期项目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一是设计多种结构与材质的护面,塑造砂质、泥质、礁石、卵石相结合的复合型潮间带,为海洋底栖生物、近岸浮游生物提供多样化生存环境;二是模拟自然岸线曲线,拓宽潮间带宽度约 4 米(面积约7600 平方米),进一步拓展底栖生物栖息地;三是在岸线前沿不同高程抛填块石、礁石和卵石,为濒海鸟类营造适宜的捕食与休憩场所;四是全面清理近岸垃圾、改造面层结构,有效控制面源污染,降低陆源污染物对海水的影响,提升水质健康。二期项目在一期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相关设计方案。工程采用块石护坡和生态型护坡相结合的方式新建临海侧护坡,增加堤身稳定性并增强亲水功能。通过本工程建设,可提高迎海侧坡面孔隙率,增加海洋生物附着空间;生态护坡可提高植被覆盖率,通过植被覆盖增强植被削浪的作用;植被与潮间带生物的生长和增多可为附近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同时生态型护坡中的植被丛以及陆侧放坡上的灌木等植物可为部分鸟类提供新的栖息场所,对周边鸟类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11(二)环境质量全面提升(二)环境质量全面提升保税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持调结构、补短板、打基础、强弱项,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大气环境方面,2024 年,空港西四道点位 PM2.5浓度 36 微克/立方米,较 2015 年下降 46.3%;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 72.1%,较 2015 年增加 11.0%。水环境方面,区内河湖等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水质逐年改善;区域对应的大沽排水河防潮闸断面及北塘排水河永和闸断面等两个市级断面,2024 年均达到类水体目标,呈明显改善趋势。土壤环境方面,通过持续对重点排污单位周边土壤开展监测,所有土壤样品因子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三)物种保护初见成效(三)物种保护初见成效保税区通过探索性保护与监测,在物种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重点体现在珍稀野生植物物种保育、鸟类保护及栖息地优化三大维度,形成了“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这一具有区域特色的湿地保护模式。重点保护物种及其栖息地保育方面。重点保护物种及其栖息地保育方面。自 2016 年首次记录以来,区内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Glycine soja)在临港生态湿地公园的低盐湿地环境中维持稳定生境,种群分布 12 斑块状,盖度达 70%-90%,并伴生有芦苇、乳苣等耐盐植物。多年来,通过限制人为活动,有效维持其生长所需的潮湿盐碱环境,其生境未受到明显干扰,种群数量稳定。这种以限制干扰为核心的保护与管理模式,不仅保障了野大豆的生存,也维系了芦苇、柽柳等原生湿地植物群落的完整性,还为震旦鸦雀、泽鹬等湿地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同时,在人工湿地区域,通过配置榆树、桑树等乡土树种及蜜源植物,成功维系了麻雀、灰椋鸟等适应半人工环境的物种。通过将土壤含盐量精准调控在 1%-3%的梯度范围内,保障了碱蓬、獐毛等盐生植物生长,也构建了支撑整个盐沼生态系统的完整食物链候鸟迁飞通道保护方面候鸟迁飞通道保护方面。通过在生态湿地公园建设浅滩、深水池塘及高草植被区,在临港岸线生态修复过程中沿不同高程抛填块石、礁石和卵石并栽种多类型植被,模拟自然湿地环境,满足鸻鹬类、遗鸥等多种鸟类生存需求,在鸟类迁徙高峰期,区内鸻鹬类的数量达到上万只。(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税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基础,创新“生态 ”多元价值实现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社会效能与文化势能,形成“保护-增值-转化”良性循环体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保税区不断提升生态旅游品牌价值,临港生态湿地公园、生态岸线等点位,年接待游客超 70 万人次。湿地公园内设置观鸟 13 台、观鸟屋和观鸟地堡等设施,依据鸟类迁徙规律定期组织开展观鸟活动;打造生物多样性体验地,配备专职讲解员,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科普讲解,每年科普(含研学)1300 余人。通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项目招商吸引力。2024 年全区企业投资项目 469 个,立项金额合计 483 亿余元,“十四五”以来立项数量,投资额呈双增长趋势,其中 2024 年立项数量较 2020 年增长 96%,总投资额较 2020 年增长 307%。(五)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五)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保税区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在生物制造、基因科技、低空经济、绿色氢能四大领域加快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 年,保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751.5亿元,增长 11.6%,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例提升至 37.8%;高技术制造业产值 227.2 亿元,增长 49.1%。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方面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方面。“十四五”以来,保税区关停天保热电 4 台 29 兆瓦燃煤锅炉,完成天保临港热电 5 台 75 蒸吨燃煤锅炉改燃,关停渤化永利热电两台机组,完成液空永利公司空分装置“汽改电”,煤炭消耗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加快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全区光伏发电并网装机总容量累计超 140 兆瓦。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方面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方面。区内煤炭运输全部实现清洁化替代。氢燃料电池车辆示范规模突破 1000 台,车辆带氢行驶里程突破 4000 万公里,累计加氢量约 3900 吨,累计运输量超 4600万吨,车均行驶里程、日均加氢量、累计载重量等核心指标位于 14 全国前列。引入G7 易流项目落地,设立新能源重卡运营平台,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优势,加快重型卡车新能源替代。绿色试点示范方面绿色试点示范方面。保税区加大绿色低碳示范引领,成功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绿色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等。企业层面,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6 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 6 家、市级绿色工厂 53 家;同时累计有 4 家企业获评天津市零碳工厂试点、4 家企业获评新区零碳工厂。三、保护举措(一)主流引领共进:从规划引领到全民参与(一)主流引领共进:从规划引领到全民参与加强顶层设计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责任体系完善责任体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在制定生态环保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及实施湿地公园、岸线生态修复等工程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谋划。成立生态环保委员会,突出党政主体责任,制定多项政策文件,强化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成效,加强与司法部门联动,将生态环保指标纳入党委管委会绩效考核体系,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强大合力。组织编制临港片区绿色低碳循环港口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绿色升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和“含金量”。加强帮扶指导,引导企业共同参与。加强帮扶指导,引导企业共同参与。出台ESG发展方案,引导企业践行ESG理念,主动披露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大生态 15 环境领域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企业知法守法意识能力;坚持靠前服务,协调专家团队对企业现场帮扶指导,提升企业环境管理能力。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完善执法正面清单,加强生态环保差异化管控,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加大柔性执法力度,针对严重违法行为铁腕治污,对于符合免罚条款的轻微违法行为强化教育培训整改。强化生态宣教强化生态宣教,推进全民行动推进全民行动。联合企业、学校、社区,连续多年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举办生态环保夏令营。组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支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联合学校开展环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政策法规、环保科普知识和典型案例等宣传信息,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专栏专栏 3 全社会参与:创新多方参与模式全社会参与:创新多方参与模式保税区结合区域产业特色,打造“政府 企业 公众”全社会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阵地,搭建企业、学校、社区合作互动平台,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宣教。管委会组织举办各类环保实践及志愿活动,如生态环保进校园,学校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开展环保主题征文、绘画比赛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企业发挥自身资源与技术优势,如渤海石化分享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经验,海河乳品展示绿色生产流程,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打造绿色零碳、数智引领、灯塔工厂;区内企业在近岸海域每年增殖放流对虾、海蜇、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超 1 亿尾。社区组织居民参与环保实践,如“保护生态,科学放流”活动,向空港景观湖投放鱼苗。通过三方联动,初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16 目前,保税区构建了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地球日、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生态环保节日为核心节点,全年持续推进的固定生态环保宣传机制。每年制定详细年度宣教计划,提前规划各类活动主题、形式、参与对象等内容。同时,建立宣传效果评估机制,每次活动后通过现场访谈、线上反馈等方式收集公众意见,分析活动成效与不足。此外,保税区通过“低碳集市”“生态环保夏令营”等特色活动,量身定制研学路线,打造“碳索未来”系列绿色生态工业游路线,寓教于游、寓教于乐。自 2022 年起,连续四年组织开展生态环保夏令营公益研学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涵盖探秘新质生产力、环保知识科普、垃圾分类体验、生物多样性之旅等多个环节,为青少年提供生态环保学习体验;打造“低碳集市”,将环保知识科普与趣味互动、实际生活相结合,探索以“碳币”为支点撬动区域绿色低碳新风尚;充分利用“一网两微五端”等新媒体平台,每年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生物多样性科普等相关宣传。(二)生态保护修复:从(二)生态保护修复:从“盐碱白盐碱白”到到“生态绿生态绿”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增厚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增厚“绿色家底绿色家底”。保税区以“水绿织城,园落满庭”为愿景,充分发挥绿地系统规划对绿地布局建设、城市环境改善、城市景观提升的指导作用,助力津城、滨城之间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区构建,形成“双城生态屏障、津沽绿色之洲”区域景观。充分发掘城市生态资源,增加次级生态廊道和城区级别绿道,构建网络化绿地系统。实施系统治理,盐碱废地打造成实施系统治理,盐碱废地打造成“生态明珠生态明珠”。临港生态湿地公园曾为典型滨海盐碱地,自然植被覆盖率不足 1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几近丧失,被列为“生态脆弱敏感区”。通过土壤改 17 良、水系重构和微地形营造等措施,积极开展修复治理。针对不同种类水鸟栖息时对水深的要求,设计多种鸟类栖息地形态。通过植被补栽,增殖放流,增加鸟类食源植被等恢复生态系统。通过增加鸟类食源与植被等措施,为水鸟创造了觅食、休憩和繁殖的生态栖息地。实施岸线修复实施岸线修复,促进渔鸥翔集和人海和谐促进渔鸥翔集和人海和谐。岸线修复项目在加强生态修复同时,融合人文功能,设“观海、戏海、赶海、望海”四大组团,分别服务儿童休闲、亲水互动、青少年体验及亲子游憩,既修复海洋生态、提升防灾能力,也拓展公众空间,为滨海生态修复提供了实践范例。同时实施陆海统筹治污、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三招”治海,促进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三)保护支撑发展:从末端治理到产业升级(三)保护支撑发展:从末端治理到产业升级保税区坚持“海空并重、新实结合、产城融合”思路,发挥海空两港联动优势,大力倡导绿色智能建造。编制天津港保税区国土空间规划,组织编制街区规划,构建三级生活服务圈,坚持产城融合、蓝绿相拥、活力高效发展。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国首创环境影响评价“最简告知承诺制”改革,出台天津市首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一件事”改革方案,加强环保源头管控及污染物总量管理,助力精准招商,“十四五”以来共为 100 余个项目出具环保意见,完成 200 余个新建项目总量指标核定。出台我国首 18 部地方性规范特定产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 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环境保护监管办法,搭建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线上监管平台,有力促进产业发展集聚。在全市率先出台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发展提升环境绩效水平工作方案,增强绿色发展底色,为区域环境绩效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坚持“送专家、送政策”靠前服务。协调技术单位对企业开展“体检式”环保核查,与渤化集团、乐金渤海、中船等多家单位多次对接,引导企业提升绿色生产水平。全力提升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水平,2024 年实现A、B级及绩效引领性企业工业总产值在重点行业占比超 72%,较 2023 年增加超 27%。(四)新质生产力:从绿色发展到持续赋能(四)新质生产力:从绿色发展到持续赋能保税区将绿色低碳循环理念贯穿产业、能源、资源全领域,通过系统性变革减少生态扰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产业与环境协同发展基底。作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保税区的发展路径与区域战略高度契合。在氢能产业领域,依托临港副产氢资源,大力建设新源氢能、液空氢能等项目,形成了制、储、运、加、用、研以及装备制造研发等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条,加快生产作业、公共服务、应急消防等氢能示范运营场景建设,持续扩大氢能重卡应用规模。在航空领域,自空客A320 系列飞机亚洲总装线投产后,带动柯林斯宇航、赛峰集团等核心供应商落地,绿色航空技术同步升级。在海洋经济领域,中船天津承建的全球首艘 15000TEU甲 19 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开工;海油工程智能工厂应用 5G、无人叉车等技术,实现海洋油气装备制造的智能化升级。加快能源体系转型,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开发近岸风光资源,丰富绿电来源,保证电力稳定供应。保税区正以绿色为底色,以创新为引擎,书写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税答案”。20 结束语渤海之畔,生命律动不息;保税区内,生态华章常新。从盐碱滩涂到候鸟家园,从工业区到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此间的每一片绿叶、每一声鸟鸣,皆是保税区努力奔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注脚。未来,保税区将以港产城融合为笔,以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为墨,继续绘就“水绿织城、万物共生”的生态长卷,让尊重自然成为决策的底色,让顺应自然成为行动的自觉,让高质量保护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愿此地成为“渤海明珠”,成为全球港口型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天津样本”看那潮起潮落间,生命与文明共舞;听那莺啼燕语里,当下与未来同歌。
2025-08-23
19页




5星级
4 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的美丽城市,.
2025-08-21
15页




5星级
Jiangxi Birdwatching Society朱鹮绿孔雀四川山鹧鸪绿尾虹雉波斑鸨丹顶鹤大鸨 猎隼黑脸琵鹭蓝冠噪鹛中华凤头燕鸥双角犀鸟中华秋沙鸭海南孔雀雉记录点数量41016234323552.
2025-08-18
145页




5星级
清洁边界被打破,污染重心西移2025年一季度空气质量观察 主要发现 空气污染压力正向西部等非重点防治区域转移。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但部分西部地区却出现明显反弹。其.
2025-08-15
11页




5星级
可持续议题动态与趋势观察(2024年)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2025年03月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归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绿金院)所有。本报告用于在特定领域的研究与交流,未经北京绿金.
2025-08-06
40页




5星级
净滩行动报告CLEAN BEACH ACTION REPORT净滩行动报告CLEAN BEACH ACTION REPORT一、前言二、净滩行动发展历程三、净滩行动数据成果四、“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净滩.
2025-08-03
33页




5星级
世界清洁日项目落地中国的实践与启示世界清洁日项目案例报告2018 2024第一章 世界清洁日来到中国 一、缘起故事捡拾中国悄然诞生世界清洁日正在席卷全球世界清洁日与捡拾中国相遇二、2018年中国区闪耀.
2025-07-29
40页




5星级
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25页).pdf
三个皮匠报告:2025银发经济生态:中国与全球实践白皮书(150页).pdf
三个皮匠报告:2025中国情绪消费市场洞察报告(24页).pdf
深圳人工智能协会: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144页).pdf
2025刘润年度演讲PPT:进化的力量.pdf
三个皮匠报告:2025中国AI芯片市场洞察报告(24页).pdf
清华大学:2025年AIGC发展研究报告4.0版(152页).pdf
三个皮匠报告:2025银发经济生态:中国与全球实践白皮书(PPT版)(55页).pdf
三个皮匠报告:2025年 i 人经济洞察报告:社恐如何重塑新消费市场(23页).pdf
三个皮匠报告:2025中国稀土产业市场洞察报告-从资源到战略武器,中美博弈的稀土战场(25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