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技术协同助力真菌病诊断-李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老技术协同助力真菌病诊断-李滨.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创新与融合新老技术协同发展助力真菌病精准诊断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 李滨Denning DW.Lancet Infect Dis.2024 Jul;24(7):e428-e438.COPD患者中,IA总发病人数约为1,513,000例,合并IA的总死亡率约为43%72%,归因死亡率约为83%90%。ICU患者确诊IA的粗死亡率约为46%82%,归因死亡率约为51%。肺癌合并IA的死亡率约为51%(约49 000例),约40%归因于IA。肺结核合并CPA患者发病后第一年死亡率约为20%,5年死亡率约为50%,归因死亡率约为4.8%85.7%念珠菌病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8.05例,
2、治疗后的念珠菌血症死亡率约为35%,未治疗的念珠菌血症死亡率约为90%最新报道全球真菌感染形势严峻,每年高达375万人全球每年有超过655万人受到真菌病的威胁,超过375万人死亡。在与真菌病有关的死亡中,大约255万人(68%)可能是由真菌病直接引起的死亡。2024年1月发表于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42022年10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公布威胁健康的真菌病原体清单(FPPL),共列出19种构成公共卫生风险的真菌等级划分 根据真菌病原体的优先级将其分为三类:严重级别组、高级别组和中级别组。每个优先类别的真菌病原体的排名主要是基于它们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和/或出
3、现抗真菌耐药性的风险。包括高度耐药、并在全世界引发多起疫情的耳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烟曲霉和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组织胞浆菌属、真菌性足菌肿病原体、毛霉目、镰刀菌属、热带念珠菌以及近平滑念珠菌。赛多孢子菌属、多育节荚孢霉、球胞子菌属、克柔念珠菌、格特隐球菌、马尔尼菲篮状菌、耶氏肺孢子菌以及副球孢子菌属。严重级别组高级别组中级别组世卫组织称,真菌感染及其对治疗日益增加的耐药性是一个越来越大的风险。然而,对这种风险历来缺乏关注意味着在知识方面存在巨大缺口,同时也缺乏监测、治疗和诊断。WHO首次公布威胁健康的真菌病原体清单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涂片镜检和培养、生物标志物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人工智能识
4、别技术、质谱等其他检测方法传统实验室检查生物标志物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检测 荧光PCR、多重巢式PCR、数字PCR mNGS:非靶向测序 tNGS:靶向多重测序 纳米孔测序技术NST 核酸质谱技术:多重PCR+高通量芯片+飞行时间质谱血清学检测 泛真菌检测(G)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念珠菌甘露聚糖(Mn)隐球菌荚膜多糖(GXM)曲霉IgG抗体(IgG)念珠菌IgG抗体(IgG)曲霉特异性IgE抗体 真菌涂片:KOH湿片、钙荧光白染色、六胺银染色等 真菌培养:温度、培养基 真菌鉴定:传统方法、MALDI-TOF、分子生物学 真菌药敏试验:纸片法、ATB、Etest、Yeastone
5、新型检测技术人工智能识别技术:自动菌落计数、药敏分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ERS呼出气特征性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非培养技术新技术的发展促进“大微生物”理念发展微生物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人工智能AI平台大微生物传统微生物学微生物免疫学传统微生物传统微生物学微生物培养直接镜检血培养质谱鉴定微生物药敏分枝杆菌培养及鉴定真菌血清学肝炎/HIV/梅毒感染因子多重荧光定量PCR数字PCRmNGS/tNGS微生物培养直接镜检血培养质谱鉴定微生物药敏分枝杆菌培养及鉴定真菌血清学肝炎/HIV/梅毒不同染色方法寻找真菌结构从无菌部位分离出真菌血,脑脊液,胸腹水,组织临床意义:YES!NO DO
6、UBT 我国真菌感染鉴定能力发展不均衡,尤其是现场和基层医院能力比较欠缺;综合性大医院临床标本量与日俱增;请求真菌形态学会诊支援的渠道:有限、不及时。如何赋能传统微生物技术?5G+Pro真菌病5G+Pro联合检测方案全面升级G泛真菌GXM隐球菌抗原GM曲霉抗原IgG曲霉抗体IgG念珠菌抗体PCR曲霉曲/隐/耶Mn念珠菌抗原IgE曲霉抗体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中性粒细胞缺乏/严重免疫抑制患者侵袭性曲霉病(IA)的诊断早期检测敏感性高(1-3)-D 葡聚糖(G)泛真菌检测:念珠菌、曲霉、耶氏肺孢子菌等不能检出:隐球菌、毛霉目等敏感性高:可弥补传统诊断方法敏感性低的不足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