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2025航天经济测算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报告(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迪:2025航天经济测算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报告(23页).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商业航天首席研究员、军民所商业航天研究室主任二二五年四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商业航天首席研究员、军民所商业航天研究室主任二二五年四月航天经济测算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航天经济测算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1二加快构建中国航天经济测算体系 助力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重要课题如何科学准确地反映航天对经济的贡献水平、测算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商业航天快速发展,带动高端制造、信息通信、新材料、新能源等多领域创新突破,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千行百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技术创新不断突破 应用场景加速拓展2充分认识构建航天经济测算体系的可行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内外开展新经济或航天经
2、济的相关实践探索对我国航天经济测算的建议344二一、充分认识构建航天经济测算体系的可行性、重要性和紧迫性5“航天经济”这一概念是对航天技术与产品及其应用的经济性阐述。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可基于航天经济规模进行推算(美国经验:占80%左右)。需求小、规模小,尚未形成“产业”。阶段一:军事航天、科研航天阶段二:民用航天为主p军民商航天并存;p航天技术与其他行业融合更加深入;pto G、to B、to C,成为影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新经济形态。阶段三:商业航天起步并快速发展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牵引航天技术加速二次开发和民用推广卫星直接应用于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广播电视、防灾减灾、农业生产、导航
3、定位等诸多领域。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近2000项航天科技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显著带动微电子、光电、新能源、生物、纳米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崛起。5二(一)航天经济测算是顺应航天发展趋势和统计需求的必然选择6培育发展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药、空间碎片清除、空间试验服务等太空经济新业态,提升航天产业规模效益。2021中国的航天 早在1996年,我国就有学者提出航天经济测算体系。但囿于当时航天发展所处阶段,整体规模较小,对国民经济的溢出带动效应有限,开展相关统计测算的基础不扎实、需求不强烈;近年来,民用航天取得历史性成就,商业航天实现快速发展,产业化市场化规模
4、化发展加速到来;航天基础性、强关联性、强促进性和高增长性等特征更加明显,对航天经济统计需求也显著增加;航天产业规模效益和“太空经济”正式出现在2021中国的航天文件。6二(二)航天经济测算是提升航天领域现代化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7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打造商业航天等新增长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REPORTS如何判断是否为“新增长引擎”、是否实现“安全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的需要推动航天治理从“经验决策”转向“数据驱动”的需要 增强航天政策制定的精准性和规划布局的科学决策性;动态监测航天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结构和时空特征等;
5、精准把握趋势,补短锻长。社会各界市场预测、投资决策的需要 提高决策科学性,降低投资风险。量化依据7二(三)航天经济测算是开展国内外对比的基础工具,更是现实急需8统计测算工作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我国航天经济测算存在范围界定不清、统计口径多样、测算标准不一等问题,难以支撑国内外对比分析。口径表述不一致地方相关政策文件中关于产业规模的表述存在较大差异,无法横向比较。p 一些地方使用“商业航天产业规模预计达XX”;p 一些地方使用“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突破XX”;p 一些地方使用“空天信息产业规模XX”。统计结果差异大误统、偏统、多统现象并存。p 从国际看,美国卫星产业协会、美国航天基金会报告分别
6、预测全球航天经济规模为3600亿美元、4150亿美元;两者对增长率的估计也不同,分别为3%、8%。p 从国内看,某研究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2500亿元,另一研究机构预测2024年将达到2.34万亿,还有研究机构预测2026年才增至610亿元。权威统一国际接轨899二(一)国内:普遍采取卫星账户划定“新经济”产业目录进行统计10针对具有跨行业特点的“新经济”,普遍采取卫星账户的模式,从国民统计行业分类中选取与“新经济”相关的行业类别,编制产业目录,形成统计测算范围。是国民经济测算体系的一种补充账户或辅助账户,是在国民经济测算体系的基础上,将不同行业分类按照某一特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