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情

科睿唯安&E药经理人:2024创新十年未来十年-致敬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奋斗者们(72页).pdf

上传人: 芦苇 编号:181722 2024-11-19 72页 10.10MB

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件经过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三个皮匠报告文库所有资源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本文主要概括了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在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1. 中国药审持续改革,促进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自2015年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药品审评和审批制度改革措施,以促进生物制药行业的创新发展。这些改革措施包括药品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行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MAH) 制度和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设立优先审评审批制度等。药审改革不断深化,大大缩短创新药审评时长,推动创新快速发展。 2. 加速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医保制度及相关政策的持续改进,显著提高了患者对创新药的可及性。2017 年版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首次加大了对创新药物的支持力度,将 2008-2016 年上市的绝大部分创新药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此后,一年一次的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在实践探索中有序推进,并不断走向成熟和规范。 3. 基础研究投资不断增加,创新源头逐步激活,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已从初步体系建立转向高速发展阶段,这得益于在过去十年中国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资。中国整体研发投入较十年前扩大 3.5 倍,而英国和美国分别增长 1.5 倍和 1.3 倍。 4. 创新产业集群版图初步形成,正努力向着世界领先水平迈进。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基本形成以上述三大创新集群为领先发展,中西部后发跟进,产业逐渐由东向西转移(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竞合态势,增强整体创新力、引领力和协同力,为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强大支撑。
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医保制度如何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 基础研究投资如何促进生物医药创新?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