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恩:面对公共卫生危机NGO如何行动(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贝恩:面对公共卫生危机NGO如何行动(10页).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贝战疫情,感恩前行】面对公共卫生危机,NGO 如何行动? 作者: 韩微文,贝恩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全球董事会成员 朱永磊,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战略业务主席 刘湘平,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 胡亚男,贝恩公司董事经理 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的大考,也是对社会各界力量的淬炼。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人民心系武汉,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捐款捐物资。众多非政府组织(NGO)和民间力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筹集善款、捐赠物资,到援助受灾群众、凝聚社会力量协助政府打好疫情攻坚战。 本文中,贝恩希望从我们的专业角度出发,与 NGO 从业者共同为抗疫出谋划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将
2、借鉴国际实践和本次疫情经验,探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NGO 如何更好地在整体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中发挥自身独特作用,以及疫情对我国未来 NGO 行业发展的启示。谨以此篇与国内 NGO 共勉,疫情攻坚之时,让我们携手砥砺前行。 立体化的危机救助 新冠疫情爆发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通过捐款捐物资的形式驰援湖北攻克疫情。据中国慈善联合会不完全统计,截至 2 月 3 日,我国为疫情防控捐赠已达 172.87 亿元;截至 2 月 7 日,支援湖北的医疗防护物资捐赠达 1000 万件次以上。 我们认为,在疫情早期,聚焦捐款和防护物资以解燃眉之急是众望所归;但随着疫情的发展, NGO 需要拓宽视野,关注更广泛的
3、受影响群体和更长远的后续支持。例如: 在关注人群方面,除了患者与医护人员外,其他疫情高暴露人群和特殊困难群体等也亟需社会关注。“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各类 NGO在抗击疫情时,亦应当关注这类受影响人群,倾听他们的需求并给予相应的援助。 在驰援措施方面,除了提供紧缺的医药和防护物资外,还应关注心理辅导与关怀、社区卫生的消杀防控和生活物资供应、疾病教育等方面。当疫情得到逐步控制后,人们的心理聚焦将从疫情回归日常生活,但对那些家庭或生活遭受重创的人们而言,如何帮助他们重回生活的正轨值得我们关注。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和参考国外 NGO 丰富的应对举措,例如英国著名慈善基金会惠康
4、基金会。 案例一:惠康基金会针对不同群体传染病防治的系统性举措示意 惠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创立于 1936 年,是世界前五大捐赠规模的慈善基金会之一,覆盖科学与健康领域,其积极牵头通过资助等手段与研究机构、大学、医疗主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密切合作,尤其针对传染病领域进行了多种尝试: 针对感染者:资助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如为西非临床试验平台提供资金以快速测试传染病候选疗法 医护及科研人员:开展培训,帮助医疗从业者建立行业规范和道德意识,防止前线二次感染;培养地区性传染病专项研究人员,如非洲 DELTAS 项目(过去 5 年投入近 1 亿美元);特定科研课题资助(如传染病疫
5、苗研制,包括埃博拉、拉沙热病毒疫苗等) 疫区群众:携手其他社会组织,在疫区共同进行疾病防控教育等 其他社会大众:宣传倡议,如邀请艺术家开设展览“细菌城市”(Germ City: Microbes & Metropolis),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参与公共政策研究等 系统化的“预警-应对-振兴”机制 “风物长宜放眼量”,除了在当下的积极应对外,唯有系统化的“预警-应对-振兴”机制方能有条不紊地应对突发事件。因此 NGO 也应着眼长远,积极思考疫情前后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参考各类国际组织的实战经验,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系统性行动举措,供国内 NGO 参考。 案例二:BBC 联合剑桥进行大数据传染病演习实验
6、2017 年,英国 BBC 牵头进行了近 3 万人参与的大型实验 BBC Pandemic,模拟疫情爆发时可能出现的情景进行“预演”,探讨应对未来疫情爆发的策略。作为英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染病演习实验,实验搜集了大量的珍贵数据,剑桥大学基于此次试验建立的传染病传播模型为英国传染病的防控体系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传播模型的信息输入及编制设定:召集项目志愿者,收集其基本信息及位置变化,并通过手机 APP 模拟感染情况;设置算法和条件,模拟人与人如何会面与互动以及人们如何移动,来评估疫情传播程度 传播模型的决策输出,给政府和防疫机构作为决策参考:通过实验模拟,总结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如统筹调配防护服、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