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强-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工学电类学科协作组建设与实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敏强-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工学电类学科协作组建设与实践.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南京师范大学 胡敏强 教授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工学电类学科协作组组长 2023年11月25日CONTENTS汇报目录汇报目录正 德 厚 生 笃 学 敏 行N A N J I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建设背景01建设机制02建设成效03正 德 厚 生 笃 学 敏 行N A N J I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建设背景建设背景 01正 德 厚 生 笃 学 敏 行N A N J I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1、虚拟教研室指导思想 虚拟教研室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
2、然要求和重要支撑,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旨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探索“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建设路径、运行模式等,建强基层教学组织,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正 德 厚 生 笃 学 敏 行N A N J I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2、虚拟教研室建设目标虚拟教研室虚拟教研室建设任务建设任务创新教研形态探索突破时空限制、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形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
3、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师加强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提升教学研究的意识,凝练和推广研究成果。开展教师培训开展常态化教师培训,发挥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案,促进一线教师教学发展。共建优质资源协同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知识图谱、电子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实训实验项目、案例库等资源,形成优质共享教学资源库。正 德 厚 生 笃 学 敏 行N A N J I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3、虚拟教研室学科协作背
4、景学科协作背景u 为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有效发挥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协同优势,推动虚拟教研室建设走深走实,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专家组决定组建虚拟教研室学科协作组u 学科协作组的组建以学科门类为基础,以促进同学科虚拟教研室共建共享、跨学科虚拟教研室有序协作为目的,由专家组负责组建并在专家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分组协作原则u 虚拟教研室分为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和艺术历史哲学等10大门类28个协作组2023年3月,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专家组决定组建学科协作组正 德 厚 生 笃 学 敏 行N A N J I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5、R S I T Y4、虚拟教研室学科协作目标加强学科协作交流强化学科协作组内各虚拟教研室的日常交流、协同互动,定期组织全学科、跨学科间的研讨活动。统筹资源建设协调学科协作组内相关课程(群)教学、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改革类虚拟教研室的资源,协同共建知识图谱、实验实训项目等多种相关教学资源,凝练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新形态教材等成果。开展质量监控协助专家组进行虚拟教研室建设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督促虚拟教研室推进研讨交流和资源共建共享。宣传建设成果积极组织开展虚拟教研室建设成果总结及其推广工作。定期组织工作简报撰写和报送,开展对虚拟教研室公众号、高校智慧教研内刊和网站的投稿等工作。对于优秀选题、优秀建
6、设经验、优秀教研成果组织重点推广。正 德 厚 生 笃 学 敏 行N A N J I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建设机制建设机制 02正 德 厚 生 笃 学 敏 行N A N J I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工学(电类)协作组基本情况u包含37个虚拟教研室,负责单位涵盖全国26所高校,地域覆盖北京市(7)、江苏省(5)、陕西省(5)、天津市(3)、重庆市(3)、浙江省(3)、黑龙江省(3)、四川省(3)、上海市(1)、青海省(1)、湖北省(1)、湖南省(1)、广西壮族自治区(1)u包含电气类,自动化类,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