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申行:上海MaaS公共出行年报(2022年)(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申行:上海MaaS公共出行年报(2022年)(27页).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上海MaaS公共出行年报(2022年)联合发布02前言上海MaaS公共出行年报指标设计第一章 上海公共交通服务的时空特征第一节 公共交通覆盖人口画像第二节 交通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链接能力第三节 保障夜间出行需求的公共交通第二章 用户体验视角下的公共交通服务第一节 站点换乘能力评价第二节 站点可达能力评价第三章 多元出行场景的竞争力与特征分析第一节 上海五大新城出行体验第二节 早晚高峰通勤出行体验第三节 春运期间市内出行体验第四章 以“轨交+X”为代表的MaaS服务展望第一节 “地铁+公交”联程出行特征第二节 联程模式潜在服务场景研判第三节 MaaS提升“轨交+X”的策略展望目录030406060
2、911131314161619222323242603前言如果将一个城市的公交线路投影到地图上,其辐射范围所能覆盖的面积越大,人们能通过公交网络去达的地方也越多。由于水路、绿化、工厂等非道路空间的存在,上海公交与地铁站点周边500米范围能覆盖59.89%的市域面积;若仅统计外环以内的区域,这个数字则为90.1%。再叠加该范围内的居住人口数量,就可以得到城市公交体系的实际服务半径。以地面公交为例,在上海,有92.45%的居民可以在家附近500米内找到一个公交车站,带他前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随着公共交通效率的逐年提升,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服务的品质与精细化程度。比如,在早晚高峰时间段内,能不能顺利挤
3、上地铁?不同的出行方式之间是否可以无缝换乘?下车站点离我的目的地还有多远?从关注供给到关注需求的转变,是理解“出行即服务”的第一步。基于此,上海市绿色出行一体化平台“随申行”联合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综合人群覆盖、出行便利、用户体验、场景多元4个一级维度,对上海的公交出行体验进行大数据画像。上海MaaS公共出行年报 从每一个出行者的体验出发,将公共交通运行的大数据与城市中通勤、文旅、商业等不同场景的线索进行交叉与呈现。第一章从人、时、空3个角度解析公共交通站点的服务能力,通过覆盖人口、覆盖设施和运行时间展现各类公交设施的全时空特征。第二章关注在整个出行链过程中,人们如何在不同线路之间换乘、
4、如何抵达车站。第三章选取了上海城市生活中的三个重要场景新城、通勤与春运,在这些特定的场景下对公共交通的效率、舒适度或灵活性作出评估。第四章将基于随申行提供的出行链数据,探讨“轨交+X”联程模式在大城市的未来发展可能。在上海,每天有千万人往返于508座地铁站、1596条公交线路的近6.5万余座公交站点所构成的大型公共交通网络之中。在考察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时,相比新增了多少运营里程、新建了多少个站点,我们更关注人们的需求在各种出行场景中是否得到满足在通勤路途中是否需要换乘甚至打车才能抵达公司;夜生活结束后,有多少线路依然在深夜运行;春运期间,到访的游客能不能更方便快捷地使用公交体系去往每一个景点;在
5、大型会展召开的时候,参展人员能否避开拥堵,更效率地抵达会场。落到具体的出行场景中,才是公共交通真正的价值所在。04上海MaaS公共出行年报 指标设计上海MaaS公共出行年报的统计对象覆盖上海所有地铁、公交、轮渡站点与线路,由4个一级维度、8个二级维度、19个三级维度指标组成。指标选取时关注出行者从起点到终点的全程体验,结合出行目的与场景,考察公共交通设施提供通达、效率、舒适服务的能力。人群覆盖 出行便利 用户体验 场景多元“人群覆盖”包含服务人口规模和人群使用两个二级维度。其中服务人口规模指站点理论辐射半径内覆盖的居住、工作及到访人口,该指标可以直观呈现线路服务的潜在客群画像。人群使用效率采用
6、了目标群体指数(TGI)算法,考察特定人群对线路的使用情况。TGI指数越高,说明某类人群使用公共交通的偏好度强。“出行便利”关注人们抵达车站的便捷程度,以及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换乘选择丰富度。站点可达性计算了步行15分钟或骑行10分钟可以抵达地铁站出入口的区域面积,覆盖面积越大,说明站点周边的步行或骑行路网更密。换乘便利评估的是轨交、地面公交、轮渡等多种公共出行方式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基于公共交通的普适性和惠民性原则,一个成熟的公共交通网络应当能实现特殊时态和重要空间的全覆盖。在“场景多元”这个维度上,指标重点评估了各种交通方式的夜间运营也节假日延时程度,以及对上学、就医、旅游、购物等人群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