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情

金融行业“中特估值”探究系列3:大金融产业链-230315(27页).pdf

上传人: 章**** 编号:118650 2023-03-16 27页 1.83MB

下载:
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件经过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三个皮匠报告文库所有资源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本文主要从中国特色的银行、保险、券商和房地产行业的估值研究出发,分析了各行业的特点和估值情况。 1. 银行行业:国有大行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了与实体经济的共赢。国有大行的净资产更扎实,ROE 水平更稳定,成本收入比更低,更合规,并且其利润增速也超过了疫情前的利润增速,再加上较低的估值,国有大行的估值有望大幅改善。 2. 保险行业:保险行业以央国企为主,优质国资险企获得更充分估值溢价。长端利率上行和销售环境转暖有望带来估值上修,同时在行业未来增长的关键领域,国资险企具备自身优势与主观能动性,优质的国资险企理应获得更充分的估值溢价。 3. 券商行业:头部券商存在价值低估,行业差异化竞争下百花齐放。券商 ROE 与估值水平相关性较强,较高的 ROE 并没有给国内头部央企、国企券商带来估值溢价,可能是由于国内投资者选股更偏好成长及主题性的机会,而头部券商由于业务综合性较强,各项业务均有不错表现,反而难以体现其核心优势。 4. 房地产行业:从传统公司估值角度,需要区分持续经营的公司和破产公司的差别。中国特色的房地产估值体系,更多的是要关注企业发展、股东回报和社会效应三者之间的均衡关系。满足以上要求的企业长期看会获得更好的资金和土地渠道,从而在持续经营上具有突出优势。
国有大行与海外银行估值差异原因是什么? 保险行业估值承压的原因有哪些? 券商行业估值体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