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利差期权,又称信用空拖期权、锚定期权,是指将两只或多只证券中某只证券作为标的物,在一定的日期内权利买方将该期权按照约定的价格和数量买进或卖出标的物的期权;价格的计算差价扣除票面利息及期权费后,最后的到期价格在计算收益时被视为基准。

信用利差期权的特别之处,在于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可以以优势的价格进行交易,因为票面利息会以期权票面利息的形式被抵消,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优势收益。
信用利差期权可以帮助投资者参与复杂、异常市场中的买卖,如大宗交易时出现的收益衰减,可以使用信用利差期权取得可观收益。
另外,信用利差期权通常比直接买卖证券所需要的资金量更少,同时风险也更低,因为它加入了票面利息的这一期权的计算的因素,既能受益于投资组合的价值,又能受益于票面利息的这一因素。
最重要的是,信用利差期权的灵活性很强,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自由调整期权价格,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以要求的价格购买标的物,而且期权在权利买方发生终止时回购价格也允许投资者在投资时自行设定。
总之,信用利差期权是一种强大的投资工具,具有低风险、低投入高收入、合约不受管制、可调价等优点,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
信用利差期权(Credit Spread Option, CSP)是通过期权合约形式,将原有的金融商品之间存在的利差差价获利机会以具体的期权合约设计形式,转化为期权投资者把握价差盈利机会的新型金融制度。本文从在投资前的风险分析,合约结构,以及投资后的分析等方面,对信用利差期权做一深入的研究。
一、投资前风险分析
1、市场风险
信用利差期权投资者应首先识别市场风险,即期权合约价格的升降决定了投资者投资期权合约是否成功。如果期权价格下跌,这将导致投资者的出入金不及时,或者未能从中获得正确的趋势,因此投资者应熟悉期权价格的变化趋势,才能对这一市场有更好的把握。
2、信用风险
信用利差期权投资期权的期限比较短,投资者在投资前需要考虑信用风险,如合约交割时买家未能按时交清现金,想把债务转给其他机构,就会产生信用风险。此外,在期权合约交割前,投资者需要支付给期权销售商款项,因此投资者也要注意确保交易对方的资金安全,以防止资金失落。
3、法律风险
信用利差期权投资者还应该考虑行业监管的的要求。例如,有关投资环境的政策,或者涉及信用产品的监管限制,有关国家在投资、金融活动中的政策和法规限制等。若不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则投资者可能会付出经济和精神的代价。
有效把握信用利差期权的投资前的风险,是保证信用利差期权投资成功的关键。
二、期权合约结构
1、期权权利
信用利差期权合约的权利主体是投资者,即在投资结束时有权决定买入或卖出基准产品中其中一种,从而收回投资的价差盈利。期权合约的权利买家要支付期权费,并在确定期间按照合约约定交付给期权卖家权利金,而期权卖出人则收取期权费,及在到期时交付给买家权利金,权利金等于期权价值乘以约定的交割数量。
2、合约约束
信用利差期权合约同时也存在约束,在期权合约到期时,期权权利主体须按照合约规定承担约束。如果信用利差期权投资者在期权到期时不按合约约定交费而被约束,则投资者的投资结果很可能会以损失结束。
三、投资后的分析
1、投资收益
信用利差期权投资交易完成后,投资者可以当期限结束或到期时从合约中获得投资收益。由于信用利差期权投资是以上证50ETF指数为基准,投资者可以在指数中追求相对其他金融产品的利差收益,收益取决于价格走势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可以从中盈利。
2、风险管理
信用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