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订货法是一种库存管理策略,它是通过在满足一定数量规律的条件下,根据消耗或需求规律把库存量保持在一个最佳水平,以达到库存管理及使用要求的一种库存管理策略。

定量订货法的思想主要源于亚历山大·佩特拉(Alexander Park)及其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的报告,他建议采取使用平滑管理库存的策略,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所需要的量和消耗量来控制库存,以此来降低库存过多时的成本。
定量订货的的原则是根据管理当前库存的期望值定义一个相对固定,但可调节的定量订货,根据库存情况订货量,当库存低于期望值时,就向供应商订货,当库存超过期望值时,就可以减少订货量。库存水平可以根据客户需要,生产要求及库存计划项目的差异而不断调整,定量订货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对库存消耗有一定控制和调整,主要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库存以便满足顾客的需要,以及尽可能减少库存投入以及消耗,并占用最少的空间。
定量订货法的优点:
1、降低库存投入和成本。定量订货法通过限定一个定期订货量,使库存投入频率稳定,而且仅仅把库存投入维持在最低的水平,因此能够大大降低库存投入和成本。
2、允许库存补充。定量订货法为维持一个完善的库存系统,提供了定期的补充,以解决需求激增而带来的困难,允许库存定期补充,使库存水平能够稳定。
3、易于运行。定量订货法要求的操作较为简单,只要定义订货量,并在订货时间到来时订货,操作特别简便,特别是采用了计算机应用后,甚至只需几个按钮即可完成订货,而无需人工参与。
定量订货法的缺点:
1、数量衡量困难。定量订货法检验数量较为困难,主要是由于对消耗数量以及预测应用数量估计的准确性较难确定,同时由于消耗量与订货量之间的时间差有可能发生突变,所以监控订货量都需要审慎的进行。
2、补充效率低。定量订货法,因为库存合计比例稳定,所以订货根据定量订货量,无法应付需求激增而带来的库存紧缺,其存在着较大的补充效率低的缺点。
定量订货法适用的范围:
1、商品消耗量稳定。由于定量订货法的库存需求与消耗量的关系,所以如果商品的消耗量不太变化,则订货量也不会变化,这样也可以为企业节省订货的时间和成本。
2、商品投资较为充足的企业。定量订货的成功程度要求商品投入充足,一般要求投入在最大订货数量的三倍以上,因为商品需要足够的投入以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