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研究 > 格力电器公司简介,股权结构及发展史一览

格力电器公司简介,股权结构及发展史一览

格力电器,中国空调行业的领头者,下面是对格力电器公司的详细介绍。

1、格力电器简介

据格力电器公司官网,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1年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于1996年11月在A股上市(深交所)。成立初期,公司主要依靠组装生产家用空调,当前,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了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制造集团。

公司产业主要以家用消费品、工业装备两大领域为主,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前,公司拥有近9万名员工,在这当中,研发人员近1.6万人,技术工人3万多名。

当前,公司在国内外共建有15个空调生产基地,分别位于珠海、重庆、合肥、郑州、武汉、石家庄、芜湖、长沙、杭州、洛阳、南京、赣州、临沂以及巴西、巴基斯坦),同时,还建有6个再生资源基地(长沙、郑州、石家庄、芜湖、天津、珠海),覆盖从上游生产到下游回收全产业链,实现了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当前,公司共有16个研究院,分别为制冷技术研究院、机电技术研究院、家电技术研究院(两个)、新能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健康技术研究院、通信技术研究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机器人研究院、物联网研究院、装备动力技术研究院、电机系统技术研究院、洗涤技术研究院、冷冻冷藏技术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电工电材研究院。

除此之外,公司还拥有126个研究所,1045个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电机与控制),另外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机器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各1个,同时成为国家通报咨询中心研究评议基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格力电器共申请国内专利94579项,其中,发明专利49356项。累计授权专利56655项,其中,发明专利14335项。申请国际专利4433项,其中,PCT申请2309项。

格力电器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五年进入全国前十。

当前,公司共拥有35项“国际领先”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3项。

据日经社统计数据,2020年,格力家用空调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1%,已连续16年稳定保持全球第一,国内市场来看,已经连续保持10年占有率全国第一。

据光大证券数据,2021年,格力电器实现营收1897亿元,YoY+11%;归母净利润231亿元, YoY+4%,在这当中,2021Q4收入同比16%,归母净利润同比-12%。

2021年,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现20元(税后),现金分红率为51%。

2022一季度,格力电器营收355亿元,同比+6%,归母净利润40亿元,同比+16%。2022Q1格力电器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格力电器盈利预测及估值简表

格力电器简介

2、格力电器发展史

格力电器自1991年成立,其发展史主要可以分成四大发展阶段。

1989-1997年:中国空调行业导入期。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提升,带来了空调需求的飞速增长。空调购买者从社会团体开始向个人消费者转变。格力以销售员推销的模式进行销售。

1997-2007年:中国空调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推销员模式未能适应较大的销售规模。格力采用与区域销售公司的模式进行销售。同时创造性的提出淡季返利的返利模式,提高了销售公司的提货积极性。格力与销售公司深度绑定,为维持销售公司利益,格力在2003年退出国美卖场。

2007-2019年:区域销售公司入股格力电器,成为格力电器第二大股东。区域销售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利益深度绑定。淡季返利,打款压货的经销模式在空调行业增速保持在双位数以上时为格力提供强大的渠道力。

2019年至今:空调行业增速下行,线上零售比例提升。格力传统经销渠道的压力提升,渠道变革开始摆上台面。同时股权改革为渠道变革提供了契机。

格力电器发展史

3、格力电器股权结构

股权改革,格力电器重新激发活力

2019年年底,格力集团向珠海明骏转让其所持有的15%格力电器股份获得珠海国资委批复,格力集团与珠海明骏正式达成协议。

自此之后,格力电器除陆股通以外的第一大股东为珠海明骏。

另外,格力电器管理层在珠海明骏中持股比例达11%,加上珠海明骏未来推动的股权激励改革,管理层在格力电器的最高持股比例可超过6%。

格力电器股权结构变化

格力电器股权结构

格力电器股权结构(截至2020年4月10日)

格力电器股权结构

格力电器渠道体系相关股权结构

格力电器股权结构

以上就是对格力电器的详细介绍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上市公司分析,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

本文由@-YANYI 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中国平安是世界500强吗?资产有多少?中国平安简介

视觉中国是什么?干什么的?公司简介

云南白药集团简介,是国企吗?发展历程、股权结构一览

本文由作者-YANYI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报告

【研报】电子行业深度研究:5G时代手机电池、充电器ASP持续提升-20201230(19页).pdf
【研报】电子行业深度研究:5G时代手机电池、充电器ASP持续提升-20201230(19页).pdf

- 1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市场数据市场数据(人民币)人民币) 市场优化平均市盈率 18.90 国金电子指数 7562 沪深 300 指数 5114 上证指数 3414 深证成指 14202 中小板综指 12514 相关报告相关报告 1.景气向上,看好 5G 拉动和创新驱动的 新 机 遇 - 景

【研报】电子元器件行业动态分析:需求带动景气度提升继续看好半导体产业-210118(14页).pdf
【研报】电子元器件行业动态分析:需求带动景气度提升继续看好半导体产业-210118(14页).pdf

1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需求带动景气度提升,继续看好半导体产业需求带动景气度提升,继续看好半导体产业 需求带动景气度提升,需求带动景气度提升,继续看好半导体产业。继续看好半导体产业。2019Q3 年以来,

【研报】电子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华为发布第三代折叠屏看好相关产业链布局-210223(17页).pdf
【研报】电子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华为发布第三代折叠屏看好相关产业链布局-210223(17页).pdf

 折叠屏带来产业链升级,推荐 TCL 科技 从以上折叠屏手机与全面屏、曲面屏手机的成本对比来看,折叠屏技术的难点主要来源于显示模组、光学模组、机械/机电结构件及电池。我们梳理了折叠屏手机产业链中主要工艺变化方向,包括可折叠 AMOLED 柔性屏、转轴、盖板、偏光片、触控屏、OCA 胶、

【研报】电子行业走进“芯”时代系列深度之三十九“家电芯”:家电芯配套渐完善增存量机遇筑蓝海-210225(121页).pdf
【研报】电子行业走进“芯”时代系列深度之三十九“家电芯”:家电芯配套渐完善增存量机遇筑蓝海-210225(121页).pdf

何谓变频家电?变频家电就是通过变频器模块,改变驱动电动机的供电频率,实现电动机运转速率自动调节,把50KHz固定电网频率改为30-130KHz变化频率,使电源电压适应范围达到142270V;变频家电相较于传统定频,平均效能比提升30%,具备舒适性高、寿命长、静音等优点。变频电机核心采用半导体元件变频器电路由

【研报】电子行业半导体材料专题报告:半导体材料空间广阔国产替代迫在眉睫-210226(21页).pdf
【研报】电子行业半导体材料专题报告:半导体材料空间广阔国产替代迫在眉睫-210226(21页).pdf

全球半导体产业已经经历两次大范围产业转移。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全球半导体经历过两次明显的产业转移,第一次转移是从上世纪 70 年代从美国本土转向日本,索尼、松下、东芝等日企在这轮浪潮中脱颖而出;第二次转移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延续到本世纪初,全球半导体产业开始转向韩国和中国台湾等新兴国家和地区,以三星、台积电

【研报】电子行业MiniLED专题深度报告:苹果引领Mini~LED产品开启商用元年-210422(27页).pdf
【研报】电子行业MiniLED专题深度报告:苹果引领Mini~LED产品开启商用元年-210422(27页).pdf

中游封装端,Mini 技术拉动模组售价显著提升。2020-2021 年,我们估算 Mini LED背光模组售价(元)与芯片数量比例约为 1:10。自 2022 年起,我们预计随着 Mini 封装技术趋于成熟,背光模组成本得到改良,模组端价格与成本将持续下探;至 2024 年,75 寸屏 Mini LED 背

【研报】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射频前端滤波器研究框架-210423(105页).pdf
【研报】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射频前端滤波器研究框架-210423(105页).pdf

Q值、带宽、阻带抑制度、插入损耗、延迟时间等是衡量滤波器性能的指标。 Q值和插入损耗是选择滤波器的最常用、最主要的性能指标。 不同终端(手机、基站)对滤波器性能的要求不同。 市场对滤波器的选择往往是综合性能指标数值、终端应用要求和成本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 声学滤波器可细分为表声波滤波器(SAW滤波器)和体

【研报】电子行业:VR风云再起应用多点开花-210425(34页).pdf
【研报】电子行业:VR风云再起应用多点开花-210425(34页).pdf

我国硅基 OLED 产业化推进加速,产业地位有望随未来产能释放提升。Kopin、索尼、苹果、eMagin、法国MicroOLED 等著名企业积极推进硅基OLED 技术突破和量产。国内方面,面板龙头京东方8 英寸硅基 OLED 生产线19 年实现量产,合肥视涯于2019 年底投产 12 英寸硅基OLED 显示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