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座核反应堆是1956年建设的,那时我国正开始发展核能,这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科技水平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一、历史背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核能技术开始在我国发展,由于当时资金匮乏,设备和技术落后,核能进展缓慢。因此,1956年我国开始着手建设核反应堆,国家召开了建设两座反应堆的关于会,并经过一系列的讨论,最终落实建设任务,由著名的科学家崔灿成长负责建设和计划。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1、难以获得设备:当时中国技术水平落后,缺乏核反应堆所需的设备,如冷却剂技术、紧凑式堆体结构、核捕热功率的控制等,使当时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2、现有知识的不足:在当时,由于科学及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对核反应及核反应堆的运行规律知之甚少,使得启动和运行的许多知识不足,困难重重。
3、巨大的安全风险:因为科技水平普遍较低,设计制造核反应堆及其主要设备缺乏先进技术,服务器缺乏可靠安全保护机制,难以满足安全和可靠运行需要,具有巨大安全风险可能,让人十分担心。
三、建设过程和成果
1、技术准备:崔灿成先生领导了一系列技术准备工作,实施横向及纵向技术研究,汇总各方技术能力,调动全国的科学研究人员参与,把这项工程引向正轨,建立起完整的技术网络,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以充分熟悉核反应堆的设计及控制原理,摸清关键设备的性能及安全标准等。
2、设备制造:在设备制造方面,经过细致和积极的开发攻关,充分把握技术时机,有效整合资源,经过数年积极探索,终于掌握了核反应堆建设所需的关键技术,研制出可行的核反应堆设备,解决了设备的供应、运行及安全的难题。
3、核反应堆的成功运行:技术研究成果积累,设备制造水平提高,1956年3月3日,我国第一座核反应堆成功启动,开辟了中国核能发展的新阶段,使我国核反应堆发展历史写下深刻的一笔。
四、核反应堆对我国核能发展的影响
1、加快了核能发展速度:不仅对中国核子学在技术上取得重大进步,也进一步推进了中国核能技术的发展,为全国核能发展提供了较充分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