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化转型发展历程
2020年5月13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倡议提出,政府和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共同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机构支撑—多元服务”的联合推进机制。主要以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提升转型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形成“数字引领、抗击疫情、携手创新、普惠共赢”的数字化生态共同体,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2、数字化转型的五个发展阶段
数字化转型的五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初始级发展阶段、单元级发展阶段、流程级发展阶段、网络级发展阶段、生态级发展阶段。其相关介绍如下:
(1)初始级发展阶段
处于该发展阶段的组织,在单一职能范围内初步开展了信息(数字)技术应用,但尚未有效发挥信息(数字)技术对主营业务的支持作用。
(2)单元级发展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组织,在主要或若干主营业务单一职能范围内开展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相关单项业务的运行规范性和效率。
(3)流程级发展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组织,在业务线范围内,通过流程级数字化和传感网级网络化,以流程为驱动,实现主营业务关键业务流程及关键业务与设备设施、软硬件、行为活动等要素间的集成优化。
(4)网络级发展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组织,在全组织(企业)范围内,通过组织(企业)级数字化和产业互联网级网络化,推动组织((企业)内全要素、全过程互联互通和动态优化,实现以数据为驱动的业务模式创新。
(5)生态级发展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组织,在生态组织范围内,通过生态级数字化和泛在物联网级网络化,推动与生态合作伙伴间资源、业务、能力等要素的开放共享和协同合作,共同培育智能驱动型的数字新业务。
3、数字化转型的七大特征
(1)数字化和数据驱动
业务对象(例如零售业的“人货场”或者制造业的“数字化孪生”)被移动、物联网等手段数字化后,业务事件、业务决策是根据数据分析、算法而产生,而非传统的人工判断,或基于流程或简单判断规则。
(2)业务模式创新
当业务被数字化或者数据化后,可以重构价值网络,因而商业模式设计是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商业模式画布”。
(3)IT架构现代化和云平台
企业级IT架构从70年代的主机系统一层架构,发展到90年代的客户机/服务器的二层模式(ERP系统是客户机/服务器时代的典型产物),到21世纪初进入所谓互联网时代,分为表现层、服务层、业务逻辑、数据存取的所谓“N层架构”,再从SOA架构发展到今天的云平台。“云平台”是企业数字化的最基本的技术要求,企业必须要有核心数字化平台,亦即PaaS,无论是自建还是选择核心PaaS,将遗留应用(legacy)向企业数字化平台上迁移,在互联网上搭建无限的数据访问通道;构建现代化云架构,和外部各种云服务对接。
(4)敏捷和DEVOPS
云平台是应用程序的快速开发、部署、扩展的基础,敏捷+DevOps是新一代的系统构造(软件工程)方法,也是数字化技术组织的管理模式,是技术和业务匹配的运营模式。
(5)数据湖和大数据分析
企业撷取、存储海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形成“数据湖”,根据业务需求,实时处理、分析。
(6)人性化技术和设计思维
数字化时代的商业处于持续变化的不稳定状态,因而用户((无论是外部用户还是内部用户)对数字化应用,需要无需培训地“自然化”使用,这和需要经过培训才能使用的传统企业信息系统截然不同,因而传统的用户交互和用户体验设计(UI/UX)在数字化时代发展为“设计思维”
(7)微服务和API
通过API和微服务技术来包装业务和建立业务之间的接口,增加业务应用程序的颗粒细度,亦即对业务“解耦”成更细小的“组件”,便于跨渠道使用,快速重构业务。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亿欧智库: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 供给创造需求(48页).pdf
亿欧智库:2021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66页).pdf
亿欧智库:同仁堂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6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