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是指在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或者有受侵害的危险的时候,与该侵害结果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组织、团体得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危险、予以赔偿等的诉讼行为。

2.公益诉讼的范围
公益诉讼的范围五大类:污染环境类;破坏资源类;食品药品安全类;英烈权益保护类;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类。
《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拟提起公益诉讼的,应当依法公告,公告期间为三十日。
《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
《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二十五条:
对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行为,英雄烈士没有近亲属或者近亲属不提起诉讼的,检察机关依法对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公益诉讼的类型
按照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不同划分为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照提起诉讼的主体公益诉讼可以划分为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公益诉讼。
(1)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不同划分的;按照提起诉讼的主体公益诉讼可以划分为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提起的公益诉讼,前者称为民事公诉或行政公诉,后者称为一般公益诉讼。
(2)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的区别:两者所维护的法律规范的性质不同,前者所要维护的是行政法律规范,后者所要维护的是民事法律规范;两者的被告不同,行政公益诉讼以行政机关或其他公权机关为被告,而民事公益诉讼则以民事主体(或私人)为被告。
以上就是有关于公益诉讼的定义、范围及类型的全部内容,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公益诉讼的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什么是房票?房票转让是否合法?
什么是汽车购置税?怎么计算?方法介绍
什么是知识产权?定义及我国识产权法律法规汇总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