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LD,即“InterPlanetary Linked Data”,是IPFS(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的一个子项目,是一种以基于散列的链接结构以及数据储存格式来连接数据的标准,旨在实现全球一致性、大规模存储、可靠性和持久性。

IPLD核心思想是继承了原有的内容寻址和结构化数据的优势,给数据结构提供了“链接驱动”的解决方案,从而使文件变得跨系统可用,实现数据和文件的可持久性。有了IPLD,就可以实现原先的文件存储和链接的数据的双向矢量化,从而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各种链接结构来连接数据,有效地建立链接并实现数据的本地存储和索引。
IPLD核心技术包括:
(1)基于指纹的数据结构。IPLD采用哈希值来记录数据结构,可以有效地抵御数据结构的变化,从而让其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2)IPLD把文件系统和链接资源结构串联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可使用的系统。
(3)将哈希数据结构与链接资源索引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文件和链接的双向矢量化。IPLD中的哈希结构可以用作索引,而链接可以用作索引软件来存储文件和链接。
(4)IPLD在数据结构上提供了轻量级的扩展模型,使得数据在存储、链接和索引上都具有可有效处理的能力。这种形式的扩展模型可以极为充分地反映出不同类型的结构,并且可以使用任何结构,如树状结构、AST(抽象语法树)等,来提供双向索引。
(5)IPLD将只读和可写数据结构相结合,使得不可变的数据和可变的数据结构得以有序地存储,让更多的数据存储系统的数据库互相兼容。
IPLD的出现解决了现代数据分布式建模带来的各种难题,使信息的分散、存储、链接和索引变得更加有效和可靠,为网络服务提供了一种基本的参照框架,打开了人们对分布式系统新的实践领域。
未来网络的发展会面临着繁杂庞大的数据网络,一种有效的连接方式成为关键,IPLD就此提出一种新的数据连接模式,而且这一模式可以实现文件和数据库的完整相互连接。当前,IPFS和IPLD也可使得数据存储、共享和共有资源更加强大,更具用户友好性。当时复杂的数据存储技术将在未来网络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