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分析 > 碳中和、碳达峰关键会议情况分析

碳中和、碳达峰关键会议情况分析

2020/9/30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中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10/29中国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承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十四五”期间,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O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

2020/12/12气候雄心峰会中承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2020/12/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承诺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碳中和、碳达峰关键会议节点.png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原创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标签

本文由作者三个皮匠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报告

【研报】能源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内涵、趋势与投资机会-210316(38页).pdf
【研报】能源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内涵、趋势与投资机会-210316(38页).pdf

全球变暖是目前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其原因是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温室气体主要包括水蒸气(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等,其中除水蒸气外的其他温室气体与人类活动关系

【研报】化工行业碳中和深度报告之一:碳达峰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210328(106页).pdf
【研报】化工行业碳中和深度报告之一:碳达峰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210328(106页).pdf

碳中和提出背景: 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升温,以1951-1980平均温度为基准,到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增加了约1摄氏度,目前这一数字以每十年0.2摄氏度的速度不断攀升。 20世纪以来,地球气候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推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增加了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提高了地球的平均地表温度

2021年环保行业碳达峰发展格局分析报告(51页).pdf
2021年环保行业碳达峰发展格局分析报告(51页).pdf

能源消耗中,只有化石能源产生碳排放,而非化石能源不产生碳排放, 2020 年我国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 83.6%,非化石能源占 16.4%。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分别为 56.7%、18.9%和 8.0 %,化石能源合计占比 83.6%。水电、风电、核电和光伏占比分别为 9.1%、3.1%

【研报】碳中和下天然气行业展望:“煤改气”助力碳达峰城燃低碳转型已然起航-210428(27页).pdf
【研报】碳中和下天然气行业展望:“煤改气”助力碳达峰城燃低碳转型已然起航-210428(27页).pdf

国内产量方面,“两碳”目标下,中国油公司绿色低碳转型压力陡增,作为相对低碳的化石能源,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作为转型抓手成为一致选择,叠加保障能源安全、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政治使命,油公司提升天然气国内产量、降低石油产量占比的主观能动性不容置疑。从增储上产潜力来看,当下中国天然气资源探明率和探明储量采收率均

2021年“碳达峰”下电解铝市场供需现状分析报告(31页).pdf
2021年“碳达峰”下电解铝市场供需现状分析报告(31页).pdf

乐观情景:在产产能占总产能比重达95%,在产产能达产率 99%,实际国内产量 4,232 万吨,平均单吨铝碳排放量为 14.61t/CO2.Al,单吨电解铝环节碳排放降低1.89t 至10.91 吨; 中性情景:在产产能占总产能比重达90%,在产产能达产率 98%,实际国内产量 3,969 万吨,平均单吨

德勤: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再造企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力(详解版)(28页).pdf
德勤: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再造企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力(详解版)(28页).pdf

GB/T32151规定了10个行业企业边界内各生产系统的碳排放核算流程,从核算逻辑看,CO2排放量为排放源活动量与该活动CO2排放因子的乘积;排放源动态监控、活动数据收集是目前的薄弱环节。GB/T32151规定了10个行业企业边界内各生产系统的碳排放核算流程,从核算逻辑看,CO2排放量为排放源活动量与该活动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