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基建
新基建的概念从2018年就诞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定义为新基建,并将新基建建设纳入未来政府工作重点。目前没有官方定义,根据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定义,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新基建本质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内涵更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的特征。
发改委提出新基建概念,主要是以物联网、大数据、5G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性科技建设,也就是如今常出现的信息数字化建设概念。
专家将新基建分为三个层次,底层就是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中层是城际高铁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高层是智能城市和数字经济。

2.新基建与数字农业的关系
对于农业来说,打造数字化农业,是农业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基建的新环境下,要以工业化生产的眼光来看待农业发展,将农产品像工业产品一样组织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利用大数据、云计算、AI技术等解决农业低、小、散的难题,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契机。
3.数字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1)数字农业是农业的又一次革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农业的一次革命 数字革命已经到来。
数字农业是用现代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农业业态。 以 信息+知识+智能装备 为特征,与以 土地+机械
为核心的传统农业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由于信息和知识作为生产要素介入,数字农业使得生产效率得到倍增放大,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组织优化和产业创新方式变革;
同时,也增强了农业产业整体素质、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提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营管理效率。
(2)发展数字农业农村是全球共识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政府和组织相继推出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计划。美国搭建人工智能战略实施框架,提出智慧农业研究计划。欧盟出台《地平线2020》,提出利用对地观测技术为小农户搭建智慧服务平台。欧洲农机协会提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农机装备应用为特征的农业4.0。德国发布《有机农业
展望战略》,明确基于工业4.0的基本理念发展智慧农业。荷兰《数字化战略》明确数字化技术在开放式耕种、精准农业、温室园艺、畜牧养殖、食品质量安全以及生产链各环节的应用。
日本发布 机器人新战略 ,启动基于智能机械+IT的 下一代农林水产业创造技术 。韩国发布了信息化村计划,加快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以缩小城乡差距和增加农民收入。
据国际咨询机构研究与市场预测,到2025年,全球智慧农业市值将达到300.1亿美元。
(3)国内政策支持
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20-2025)》。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 发展数字经济 建设数字中国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 的重大举措,对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引领驱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看,发展数字农业农村是大势所趋,我国已经进入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农村的新阶段。 在推进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 互联网+农业
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推进数字农业的建设,就是要让全体农民共享数字农业发展的红利,在全球农业竞争中赢得先机。
以上梳理了新基建的定义及其与数字农业的关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本文由@2200 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数字基建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基建政策,2022国家基建政策汇总一览
戴德梁行:中国新基建(58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