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养老
当前,关于智能养老的概念并不统一,不同学者对其定义有着不同看法:
学者高圣兵(2010)提出,智能养老是指结合社区养老中心、智能数据平台、服务供应商、上门提供服务中心人员的一套全方位的服务机制。智能养老服务是政府为改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一套服务机制,无论如何,智能养老归根结底都是一种服务方式,所使用的一切技术旨在减轻家人养老压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安心、便捷和舒适的生活。
学者陈畴镛(2011)认为智能养老是以传感器为媒介,将人、物与互联网相结合,使老人的身体状况、安全信息等都能上传至网络,使平台工作中远程获得。智能养老服务能让老人生活中舒适自由的家中,通过分散的公共服务资源:老人家居、外出、智能监控系统等,或者无微不至的生活健康服务。

2.智能养老模式
(1)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社区家庭养老模式本质上是互联网
智能养老服务平台、健康老年人家庭养老、养老机构安装健康检测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呼叫、烟雾报警、天然气报警、智能门磁、人体传感器等智能养老硬件,通过远程收集老年人身体、安全、家庭生活相关数据,实时传输到社区家庭养老系统管理平台,数据异常,智能养老系统自动向老年监护人报警;半自理老年人,住在社区嵌入式养老床上,有专业护理人员为老年人提供食品、生活、交通、娱乐、健康等相关服务。离家更近,比长期养老院更方便。实现智能养老设备与社区居家老年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为老年人提供更方便、专业、高效、智能的医疗方法。
(2)机构养老模式
封闭式养老院采用养老院管理系统和便携式体检箱、健康体检机、老年智能手镯、智能睡眠床垫、智能呼叫等智能养老产品管理,由管理员、财务、前台、护理人员等角色管理,实现老年人个人档案、住院动态、催收信息、身体体征数据、应急呼救等相关方面的监控,儿童通过APP能够远程了解老年人住院的日常动态,检查老年人住院的消费账单,监控老年人的位置安全,随时了解老年人住院期间各项身体指标的检测数据,为老年人远程支付。
(3)长者食堂配餐模式
老年食堂餐饮系统模式是以中央厨房为中心,以社区餐饮点为起点,设计管理员、厨房、客户服务、餐饮助理和财务五个角色,提高效率,简化操作,降低劳动力成本和大量数据处理能力;老年人每天只需要定期到社区,食品是根据老年人的口味清单,易于消化,肉类和蔬菜搭配,通过自己支付一点,政府补充一点,慈善机构捐赠一点的原则。让老年人花更少的钱,一日三餐可以吃到热气腾腾的食物。
(4)医养结合模式
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是新时代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的智能养老产品,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其中,医疗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断和治疗医院、术后康复服务和临终护理服务。护理包括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养老床位服务等,集医疗、康复、健康、养老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
3.智慧养老表现形式
智慧养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远程监控老人生活
试想,老人在家中摔倒,安全传感器能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和家人亲属;如果老人长时间没有移动或者家中的水电设施长期不曾使用,家中的传感器也能通知后台,提醒家人注意老人安全;老人外出时,也能随身携带可穿戴传感器,如果发生意外,家人也能实时得知。
(2)建立老人身体健康数据库
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医疗设备所采集的老年人身体信息,能统一上传到云端,建立老年人健康数据库。这些数据能反馈老人最真实的健康状况,并对日后的医疗行为提供数据支持。
(3)实时监测老人健康
智能养老不仅能带给老人防护,还能全方位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传感器连接上各类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后,便能随时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家人和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实施救援。
以上梳理了智能养老的定义、模式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煜寒咨询:2022年智能养老市场洞察报告(20页).pdf
住建部:《养老服务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50页).pdf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11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