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度学习的定义
在维基百科中深度学习的定义为: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中一系列试图使用多重非线性变换对数据进行多层抽象的算法。
1976 年 Ference Marton 和 Roger Saljo
联名发表了《学习的本质区别-1:结果和过程》中详细阐明了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区别,强调深度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而是对于内容有整体的认知。这是深度学习的定义被首次提出,从此国外拉开了研究深度学习的序幕。
2005
年黎加厚教授对深度学习的定义做了清晰的界定,即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2010 年华东师范大学翻译并出版了中文版的《深度学习的7
种有力策略》一书,书中提到深度学习的定义为:深度学习是新内容或技能的获得必须经过一步以上的学习和多水平的分析或加工,以便学生可以改变思想、控制力或行为的方式来应用这些内容或技能。
2014
年新媒体联盟公布的基础教育版地平线报告中再次提到了深度学习,“卓越教育联盟”对深度学习进行了界定,即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并让他们学习后应用所学的内容。“卓越教育联盟”版深度学习的定义强调了深度学习的策略是“创新方式”,即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支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受“21 世纪技能”思想的影响,以及“核心素养”、“高阶思维”等描述学习者关键能力的新词汇的出现,21
世纪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逐渐从过程取向开始转向结果取向,即强调培育学习者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发展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等高阶思维的发展。
2 与深度学习相关的概念
(1)高阶思维
深度学习最本质的特征是高阶思维的培养,根据 2001
年布卢姆修订后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层次,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记忆和理解属于低阶思维;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属于高阶思维
(2)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师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究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提高认知能力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3)基于项目的学习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
PBL),就是学习过程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和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