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声纹识别市场
(1)从专利数来看:声纹识别市场专利数回落,申请和授权数双降

(2)从投资来看:较2019年和2020年来看,投资事件不降反升,投资规模趋于理性

(3)从人才需求来看: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幅度提升,人才争夺趋于激烈。

(4)从监管政策来看:金融监管步入正轨,利好政策频出。

2声纹识别的应用领域
(1)语音检索:电话录音或者视频信息以及各种媒体中存在大量的语音信息,当人们对于某特定的说话人较为感兴趣的时候,可以采用语音检索的方式,检索出大量特定说话人相关的语音资料。
(2)医学领域:采用声纹识别的方式,有助于医生对声道的特性进行研究,从而诊断患者的病情。
(3)军事领域:声纹识别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十分的广泛,可以用于战场中的侦查,快速的识别要侦听的对象并进行录音,并且当收到上级的电话命令的时候,可以采用声纹识别的方式对其身份进行确认,防止被冒充。
(4)语音控制:采用声纹识别的方式可以指定机器完成用户要求的操作,从而不需要手的控制,例如语音拨号。
(5)网络安全:采用传统的文本密码的方式进行认证,经常会遭到木马的窃取,采用声纹识别的方式,很难将其进行复制和窃取,可以更为有效的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

3 声纹识别相关政策及发展
(1)标准颁布:2018年11月,我国金融领域第一个生物特征识别安全应用技术标准《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出台。
(2)产品认证:2019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央行对外发布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自录(第一批)》,声纹识别系统作为唯一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产品被纳入首批认证目录。
(3)场景征集:2020年2月,《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正式实施。此次《规范》对个人信息按照敏感程度进行了界定,动态声纹密码被列入C2级别敏感程度。这是“动态声纹密码”首次从“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中脱离出来,和动态口令并列。作为—种隐私敏感程度较低的个人信息类型被行业认可。2020年9月,中关村管委会发布2020年金融科技支持资金征集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基于声纹识别等前沿技术在远程开户模拟场景的应用被列为金融科技示范应用场景重点方向。
(4)试点应用:2020年11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声纹识别金融服务试点应用取得初步成效;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实现以声纹识别等新型网络身份认证技术,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满意度。
4 声纹识别相关企业
声纹识别的相关企业有科大讯飞、捷通华声、得意音通技术、快商通、声智科技等,从声纹识别相关厂商成立的时间轴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2000年前后:第一批公司成立,主要是老牌语音厂商。
2005年前后:第二批公司成立,主要是深耕声纹的专业厂商。
2015年前后:第三批公司成立,主要是贴着AI标签的创业公司。最近两年,BAT等大公司也相继在声纹领域开始布局。
推荐阅读:《AIIA:中国声纹识别产业发展白皮书2.0(39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