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计量重置成本是指企业在不损失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调整有形资产的原值或累计折旧、摊销相关账务处理的会计制度,其具体操作依据各种特殊的会计政策。按照会计准则,该行为不会改变资产的实际性原值,可以更好地反映有形资产所遭受的损失,并进一步在保守的原则上减少企业的盈利。

一、重置成本的概念
从宏观角度上看,会计计量重置成本的主要形式是企业的有形资产,包括生产性材料、机器设备和资产,在被计量重置之后,资产的实体价值和计量价值相差较大。因此,当原值调整至增加至实物资产的新价值时,必须在当期收入中扣除调整后的成本,以保证会计报表的可识别性和可比性。
二、重置成本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成本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当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技术的更新迅速发展时,企业可能面临着频繁的成本变动或财务压力。而会计计量重置成本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企业在采取标准化财务报表计量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和技术上的损失,并保证在财务报表计量中保持较高的精确度,进而使企业有可能实现正确预测未来的成本变动和损失。
三、重置成本的方法
重置成本的实施方法通常按照会计计量的原则分类,主要有规范化计量法和摊销法以及提取成本法。
1.规范化计量法:以实物价值替换原值的方法,也就是说,企业在重新计量实物价值时,实物价值完全取代原值,新的实物价值直接反映在利润表上。
2.摊销法:以一定的比例和一定的时间把重置成本摊销到未来财务报表中的方法,采用摊销法确定重置成本时,实际会计报表中产生调整的计量分两种,即摊销费用和非摊销费用。
3.提取成本法:又称为时限提取法,是指新额外计量的成本被提取到当期损益表上,而不改变技术机器的原值,也不进行折旧,立即减少当期损益。
四、重置成本的优势
(1)会计计量重置成本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力。企业采用重置成本来重新计量有形资产的实体价值,而不会改变实物资产的实体价值,从而使企业对资产使用和变现的机会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分析,进而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重置成本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识别技术损失,从而保持一定的保守原则,合理减少企业的利润。企业采用会计计量重置成本,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有形资产所遭受的损失,并进一步的在保守的原则上减少企业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