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icom
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即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是医学图像和相关信息的国际标准(ISO 12052)。它定义了质量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可用于数据交换的医学图像格式。
医学成像设备是辅助医生日常诊断最常用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放射医疗、心血管成像、X
射线、CT、核磁共振、内镜仪器、超声等等,还包括眼科、牙科等其他精细化专业化医学领域。DICOM作为最常用的医学图像标准之一,在数以万计的医学成设备中应用非常广泛,深受医疗行业信息技术从行人员的关注和推广,目前符合DICOM标准的医学图像至少超百亿级计算,并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中。

2.DICOM格式
在所有的用途上都是使用相同的格式,包括了网络应用和档案处理,和其他格式不同的是它统合了所有的资讯在同一个资料内,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张胸腔X光影像在你的病人个人资料内,这个影像决不可能意外地再从你的病人资料中分离。
DICOM的档案是由标准化且自由型式的开头再加上一连串的影像数据,单一个DICOM的物件只包含一张影像,但是此影像可能会有多个套图,这是为了能储存动态影像以及其他复图形式的资料,影像资料可以经压缩用在其他的格式上,包括了JPEG,
JPEG Lossless, JPEG 2000, LZW and Run-length encoding (RLE)。
3.为什么需要DICOM
我国部分欠发达地区,PACA系统采用是非DICOM3.0标准,异构系统对接时常常出现图像格式需转换,传输显示不完整,当更换PACS系统时还需找原厂家转换旧影像数据。而目前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的PACS厂家均采用正式DICOM3.0文件格式来储存图像。其好处在于新一代的DICOM3.0标准支持JPEG、JPEG2000、JPEG-LS、JPEGLossless和Deflate等各种图像格式,可以无损失地压缩数据,有效减少存储扩容的压力,其二此文件格式支持随时增加、减少和更改图像的文件内容,增加影像模式等影像处理工作。
4.DICOM的作用
DICOM标准是图像传输和存储最常用的标准之一,以计算机网络工业化标准为基础,可以有效地帮助MR、CT、CR/DR、超声检查等设备,同时为视频采集,胶片数字化和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等提供数字影像的标准化传输、交换、压缩和存储,适用于不同厂家产品,快速实现数据的整合与对接,提高数据的实时性与完整性。
DICOM标准的建立是为了支持在不同系统中交换不同的影像图像,提供独立于传输和储存机制的医疗记录标准。在临床影像图像结构的设计上必须与DICOM兼容,并使其在影像图像结构和内容上的限制和技术屏障达到最小化,并充分考虑到此后续的升级能力,以适应将来更好图像传送与存储。
以上梳理了dicom的定义、格式及作用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中国医学影像AI白皮书(42页).pdf
医疗保健行业:变革催生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大机遇-160104(19页).pdf
健康界:2022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研究报告(25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