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移性收入是指什么
转移性收入是在评价国民经济之中确定项目效益时,有些内容在财务评价中作为收入处理,但从国民经济角度看并没有提供资源的增多,只有国民经济内部国家和企业之间的资金转移。这些补贴资金由于在性质上属于国民经济内部的转移性收入,因此,在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应将其从原效益中剔除。

2.转移性收入有哪些
(1)
转移性收入的内容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转移性收入加剧农村城镇区域间的收入不平等,进而导致总区域的收入不平等,其原因除了各省市地区的财政状况差异所造成的转移支付差异外,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分割的,或者说歧视性的收入再分配制度。
(2)转移性收入的种类包括:上级补助收入(主要是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下级上解收入、上年结余收入等。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主要包括规费收入、罚没收入、捐赠收入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经济性质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其他支出。
延伸阅读
3.什么是财产性收入
从一般意义上的财产性收入概念来看,财产性收入是指居民因拥有私有财产而获得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车辆、收藏品等)、不动产(如房屋、土地等)所获得的收入。按照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方案的定义,财产性收入包括的条目有:利息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保险收益、其他投资收入、出租房屋收入、知识产权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它是我国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分配情况直接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水平。
以上就是有关于转移性收入的定义及内容的全面梳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转移性收入的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央财政预算?内容有哪些?
什么是财政管理?目标是什么?基本原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