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工业的定义及定位
重工业是“轻工业”的对称,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基础、以高档耐用消费品、装备制造业、电子及电器机械工业、化学工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工业本身)提供原材料、燃料、动力、技术装备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实现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体现其国力的重要标志。
重工业的产品是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就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发展关系来说,重工业的增长速度一般地要快于轻工业和农业,这是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一般规律。但是,重工业的发展不能不受到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制约,因为重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轻工业、农业提供消费品,特别是离不开轻工业、农业提供原料、资金和广大市场。因此,在安排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时,应当遵循两大部类协调发展的原理,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平衡。

2.重工业分类
重工业按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玻璃纤维原料、锯材及人造板工业等工业。
(3)加工工业(制造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电子工业、化肥、金属结构、水泥制品、其他建筑材料制造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延伸阅读
3.中国重工业发展历程概况
从重点发展到优先发展,新中国重工业发展战略的确立也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过程中,重工业发展呈现出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矛盾,虽然重工业发展需要长期关注,但其发展也面临着财政资源有限以及人才、技术、经验缺乏的问题。外部因素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部分消解了必要性与可行性之间的矛盾。抗美援朝将重工业发展的必要性提升为紧迫性,苏联援助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可行性问题,加之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有效调动财政等各方面资源,因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部分得以正式确立。

以上就是有关于重工业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概况的全部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工业领域的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什么是轻工业?有哪些行业?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区别介绍
什么叫工业元宇宙?落地还要多久?
工业净产值是什么意思?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