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经营风险是指银行可能面临的经营不利的可能性和导致其获取预期收益的能力的潜在影响。银行经营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信用风险。其中,市场风险是指银行投资组合证券价格涨落所引起的风险;信誉风险是指银行承担债务如债券、存款等,能否按时履行义务的危险;信用风险是指由贷款、票据担保等形式的银行贷款行为,贷款拥有者是否能按时归还贷款本息所产生的风险。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银行进行投资、租赁、房地产等活动时所以面临的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相对应的市场价格变动可能与外部经济因素(如通货膨胀、GDP等)或其他因素(如需求量和供求关系)发生关系。一般说来,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下,造成银行投资组合证券价格的涨落,从而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价值和收益。
(二)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是指银行可能无法按照承诺或义务履行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银行因担保贷款或债券等而支付但最终付款能力受到损害而无法按时履行义务,与之相关的典型风险有:抵押担保物体格受损风险、抵押担保物执行失败风险和新增资产置换旧债权交易未实施成功的风险。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在发放贷款后,贷款拥有者能否按约归还贷款本息而可能遭受的损失,信用风险通常由客户的信用状况评估和贷款管理过程控制。一般而言,信用风险是以无法正常偿还贷款本息所产生的亏损为实际体现,而这种内部亏损对银行而言是一种不利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银行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信用风险上。经济环境变化不断,货币市场波动较大,信誉风险也会不断加大;而贷款发放后,客户信用评估质量下降,贷款管理不善,信用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对银行而言,应加强对经营风险的识别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降低经营风险,保持银行获取期望收益的能力。
银行经营风险是由于金融机构运行、投资和金融产品活动而产生的可能损失的统称。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是市场风险。因为投资的价格波动太大,对银行的收益和准备金余额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其未来收入的变动也很大,因此,银行在投资过程中会面临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等。汇率风险是指银行因汇率变化而产生的收入损失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银行收入的变化会对其带来风险;而通货膨胀风险是指银行因投资价值的变动而产生的收入损失的风险,即银行的投资价值因通货膨胀而降低。
二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银行收回贷款,回购融资债务所带来的风险,也就是提到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和金融机构不能收回有价证券(如回购理财)等波动而引发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有可能会承受财务损失。
三是操作风险。这是指银行在交易和服务中可能导致的各种损失。这主要包括管理操作失误所产生的责任,以及金融产品及技术系统失效带来的损失。这种风险最常见的情况是账户出现损失。
最后,作为一家金融机构,银行也可能面临政治风险,因为政府可以使用法律、监管措施和利率等手段来支配其行为,影响或控制它的运行范围,从而限制它的收入来源,也会带来政治风险。
总的来说,银行经营风险可以大致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政治风险几大类。市场风险主要是指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信用风险是指收回贷款和融资债务风险;操作风险主要在于账户可能出现的损失;而政治风险涉及政府的法律和监管措施,以及利率变动。因此,银行要控制经营风险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经营风险,加强自身的风控和反洗钱工作,以确保银行安全可持续运作,提高银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