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智能制造
最早提出智能制造概念的是美国赖特伯恩,他在其著作《Smart
Manufacturing》一书中定义“智能制造”为“通过集成知识工程、制造软件系统、机器人视觉和机器人控制来对制造技工们与专家知识进行建模,以使智能机器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小批量生产"。
2016年我国工信部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该规划中对智能制造概念进行了界定,“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特征,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先进生产方式。”
2 智能制造的内涵
智能制造是在产品、制造、管理和服务四个方面实现智能化。

(1)产品智能化:是指产品具备智能感知和通信能力,成为物联网连接的终端,实现产品“可追潮, 可识别、可定位”功能
(2)管理智能化:是指结合数智技术提升资源管理。包括提升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订单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效率,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和预防性管理
(3)制造智能化:分为智能制造载体和智能制造过程两个方面。智能制造载体包括智能装备,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过程包括生产要素、工艺流程、上下游企业的网络化协同和柔性化生产
(4)服务智能化:是指制造与服务边界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3 智能制造核心价值
智能制造在降低综合成本、提质增效、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升用户体验和再塑生产方式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价值。

4 智能制造产业链
智能制造产业链分为应用层、工业互联网、网络层、数控系统和执行层

5 我国智能制造政策和各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
2015年5月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
2015年12月工信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 年版)》
2016年3月国家规划司.《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
2016年4月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16年12月工信部、财政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2017年5月工信部《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工作安排》
2017年11月国家发改委《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2018年10月工信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 年版)》
2018年11月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六部门《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8 年修订)》
2021年2月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

来源:《商汤:智能制造白皮书(2021)(40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