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享充电宝产业链
共享充电宝产业链上游为零配件供应和移动电源生产以及相关软件,中游为共享充电宝企业,下游则为多样化的消费场景。
产业链上游零配件供应的硬件研发企业主要有微鹏科技,零配件制造厂商则较为分散,主要有比亚迪等;共享充电宝企业软件研发方式可分为企业自研和外部购买两种,配套服务则会和快捷支付企业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进行合作。
产业链中游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是产业链核心,机柜生产以OEM模式为主。
下游消费场景丰富,且相关配套服务已日趋成熟。公共消费场景有医院、机场和车站等,一二线城市的公共场景渗透率较高;娱乐消费场景主要是购物、酒店和餐饮,下沉市场较为广阔。

2.共享充电宝发展历程
2017.03-2017.09是爆发期:2016.12-2017.2运营战略初步探索主要产品类型确定;高峰时刻是2017.07-2017.09时间段内铺设场景争夺激烈,运营战略验证调整。
2017.09-2018.09是冷却期:期间小电于2018.03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2018.08街电宣布连续三个月规模化盈利。
2018.09至今是关键发展期:2018年下半年起,头部玩家陆续宣布实现盈利,
2019年下半年,由于市场价格上涨以及年底怪兽的新一轮融资,共享充电宝再次发关注。2021年以来行业格局有了较大的变化,市场也进入了优化发展期,随着头部竞争趋于稳定,未来市场可能迎来次出清,头部企业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有望找到增长的突破点。

3.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
受疫情影响,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同比增速降到低谷,但市场规模仍有90亿元人民币;疫情好转后,2021年共享充电宝市场同比增长率逐渐回升,预计到2028年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将达到1063亿元人民币。
市场驱动因素:
用户增长:随着手机行业逐渐发展,共享充电宝还有一定量空间能够进行用户转化;且随着共享充电宝铺设数量的增多,用户使用门槛的降低,用户也会有所增长。
刚需要求:5G时代来临,提升了手机的网络体验,但手机电池暂时还未有技术性突破,用户对共享充电宝依旧有需求。
用户粘性:发展较好的共享充电宝平台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流量池,厂商在用户粘性方面的措施推动用户潜力释放。

4.共享充电宝发展前景
竞争升级,准入门槛与行业集中度提升:预计未来共享充电宝行业在资源实力、盈利能力、技术研发、品牌影响力、渠道资源、营销能力和数据能力等方面竞争都会加剧;头部企业将形成技术壁垒,而在有利位置已被占据的情况下,剩下的企业入场费将提高。
结合5G技术全面发展,实现全场景覆盖:5G技术整合度高和应用场景丰富的特点将为共享充电宝+生态概念带来更多可能;以怪兽充电为例,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终端设备,在提升用户服务智能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赋能合作商户;可以以共享充电宝为切入点,发展多场景交互型媒介,从产品落地场景到产品融合场景,最终实现产品赋能场景;从地域方面来说一二线市场的点位投放日趋饱和,用户习惯培养成功并且基本实现盈利,厂商的布局竞争开始向三四线城市扩展,目前下沉市场还处于早期有大量用户红利可以挖掘的阶段。

更多行业分析,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
数据来源
《易观智库: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洞察:疫情袭来大浪淘沙共享充电宝行业加速优胜劣汰(26页).pdf》
推荐阅读
《36氪研究院:共享经济中的空间共享:联合办公空间研究报告(31页).pdf》
《中博财智&ACCA:国有企业共享服务行业发展现状暨共享服务中心2019年调研报告(33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