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口岸是什么?
《2020年智慧口岸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pdf》对智慧口岸做出了以下定义:指充分借助技术手段(如物联网、传感网、智能监控、智能运输、大数据分析等)通过智能网络和智能系统,应用到整个口岸的物流作业、运输服务及口岸管理中去,实现口岸集运输体系、仓库管理、物流、检验检疫和海关监管等方面的智能化。
2、智慧口岸产业链

3、我国智慧口岸相关政策汇总梳理
国家政策引导支持智慧口岸发展
2010年11月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
主要内容:建设统一的交通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对具备条件的地方,以港口(港航)EDI中心为基础,与海事、海关、质检、边检等口岸查验部门和单位的信息系统连接和互联互通,实现出入境旅客信息、货物信息、交通运输工具信息和出入境监管信息的共享。
2014年12月国务院《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
主要内容:提出推进“单一窗口”建设、推进“一站式作业”、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在此基础上整合监管设施资源,推动一体化通关管理,打造更加高效的口岸通关模式。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2015年4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
主要内容:加强口岸执法政务公开的系统性、及时性,进一步规范和公布通关作业时限。推进口岸监管方式创新,通过属地管理、前置服务、后续核查等方式将口岸通关现场非必要的执法作业前推后移,把口岸通关现场执法减到最低限度。
2015年6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国务院口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
主要内容:主要职能是研究确定并推进实施口岸重大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全国口岸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口岸通关中各部门的协作配合、指导和协调全国及各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等事项。
2016年8月公安部《公安部十六项出入境新规》
主要内容:增加了进一步扩大了出入境旅客自助通关使用人群的范围:(1)办证时已采集指纹信息的电子普通护照出境的内地居民,(2)持一年多次有效出入境通行证且向边检机关备案指纹面像信息的中国公民,(3)持外国电子护照及6个月以上居留许可且向边检机关备案指纹面像信息的外国人等3类人员纳入自助通关范围。
2016年11月海关总署《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
主要内容:优化口岸布局,打造口岸集群和枢纽口岸;深入推进“三互”大通关建设,促进口岸通行安全与便利;坚持共享,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电子口岸建设,建设智慧口岸;加强口岸国际合作,深化口岸港澳台合作;简政放权,优化口岸开放审理制度。
2016年1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
主要内容:民航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面向民航行业巨大的信息化需求,力争在民航公共云服务、新一代空管基础设施、智慧机场、民航互联网+行动计划、网络安全等领域取得重点提升。
2017年1月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告》
主要内容:2017年,中国边检机关将分期分批在全国对外开放口岸对入境我国的14(含)至
70(含)周岁外国人留存指纹,部分特殊情况的人员可免留指纹。
2018年6月国家移民管理局,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会
主要内容:大力提升科技信息化运用水平,推进边检自助通关,提高自助通关人员比例,在全国陆海空口岸实现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
2018年8月国家移民管理局研究《关于加快推进移民和出入境领域 “放管服”改革的实施意见》
主要内容:提出6方面22条具体政策措施,包括创新往来港澳查验方式,加快推进边检自助通道建设。
2019年2月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主要内容:推进莲塘/香园围口岸、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横琴口岸(探索澳门莲花口岸搬迁)、广深港高速铁路西九龙站等新口岸项目的规划建设。提升粤港澳口岸通关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人员、物资高效便捷流动。


智慧口岸已纳入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大连《大连市城市智慧化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0)》
智慧口岸相关内容:将智慧口岸列为重点工程,提出构建智能通关公共服务系统平台、构建口岸物流和对外贸易大数据分析处理中心。
天津《天津市智慧城市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智慧口岸相关内容:加快智慧口岸建设,依托天津电子口岸,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善“互联网+”模式的进出口货物、出入境运输工具、出入境人员等口岸通关服务和港口服务功能,为口岸管理相关部门提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支撑保障。
上海《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 规划》
智慧口岸相关内容:全面优化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动单一窗口平台与现有各类信息通道的对接,贯通通关监管信息链,实现企业单一窗口办理口岸通关申报、查验、支付、提离以及相关贸易许可、外汇、退税等功能。
深圳《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
智慧口岸相关内容:加大新型智能化红外体温监测设备、核辐射监测车、无人机辅助检测系统、机器人等口岸智能装备的应用,提升口岸人、车、货异常监测与处置能力,提高检测速度与准确率,探索建立口岸快速通关模式,提升智能化、便捷化通关水平。
河南《河南省“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讨论稿)规划》
智慧口岸相关内容:到2020年,河南省将建成以郑州航空和铁路国际枢纽口岸为龙头,省内一批国家重要口岸为节点,特种商品进口口岸为补充,以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功能为代表的辐射全球经济体的口岸开放体系。

内容来源:《2020年智慧口岸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pdf》
更多行业知识,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