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丙纶纤维产量统计及区域格局分析

丙纶纤维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纤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行业中,特别是在汽车工业、服装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具有轻质、高强度、耐高温、耐酸碱、低热传导率、抗UV辐射、低温耐受性等优点,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1、我国丙纶纤维产量统计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我国丙纶纤维产量达24.4771万吨,同比增长36.6%,当今丙纶纤维的产量呈现出十分快速的发展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丙纶纤维产量达37.5757万吨,同比增长53.4%,丙纶纤维产业总体呈现稳定发展态势。
2013年,全国各省份丙纶纤维产量统计排行情况如下表所示,其中,山东省丙纶纤维产量最多,占全国总量的45.2%,其次是江苏省,占全国总量的17.7%,这两个省份丙纶纤维产量占比偏高,其他省份分布较均匀,产量占比较低。
省份 产量(吨) 占比
山东 16,998.3 45.2%
江苏 6,603.4 17.7%
浙江 2,569.1 6.8%
安徽 1,852.3 4.9%
新疆 1,649.2 4.4%
2、我国丙纶纤维产量的区域格局
从流向的角度看,大部分的丙纶纤维流向东部沿海,那些较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如江苏、浙江等省份,其产量也是一目了然,它们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因此丙纶纤维产量在这些省份较为集中。
从流向的角度看,江苏、浙江等省份是山东丙纶纤维产量最大的购买者,而湖南、山西、河南、湖北等省份也是重要的购买者,他们经济发达,城市规模较大,市场需求量较大,因而丙纶纤维需求量较大,产量较大。
再从产量的空间分布上看,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较中等发展的沿海各省实际产量也越来越多,可以看出,丙纶纤维产量呈现出一种东部沿海向中部和西部扩散的格局。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丙纶纤维产量呈现“南高北低,东强西弱”的格局。东部沿海各省份和大城市的发达经济,市场需求大使得该地区的丙纶纤维产量相对集中,中部和西部的发展水平较低使得产量的集聚偏低,存在着明显的发达区和落后区的差距。
总结而言,不同区域的丙纶纤维产量差异悬殊,主要受地缘位置、经济发达程度等因素影响,这也说明了我国丙纶纤维市场发展趋势。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丙纶纤维产量统计情况及其区域格局,可发现尽管我国丙纶纤维统治有快速的发展,但不同地区之间仍然存在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