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诊断行业主要依托四大技术平台,可以分为PCR、基因测序、FISH和基因芯片,四大技术平台的学术理论出现时间较早,现已发展成为各自领域的基石技术,在此基础上新技术分支踊跃呈现,新技术从研发到临床应用的产业化速度大大加快。

1 分子诊断行业发展趋势
(1)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近些年,我国的分子诊断技术广泛运用于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对于肿瘤早筛、分型确认、靶向药物选择、疗效监测、复发监控起到重要作用。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疾病预防,我国的分子诊断有望普遍应用于人群健康筛查与体检、重大疾病预警与诊断、公众分子基因档案建立等疾病预防和早期筛查等领域,促进国内分子诊断市场不断发展。
(2)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由于分子诊断过程涉及复杂的样本预处理、精准的反应温度控制、移液流程防污染操作等步骤,对操作人员及实验环境提出了较高要求。分子诊断自动化系统即全自动化集成式的分子诊断仪器,该系统可以在密闭环境中自动完成整个操作流程,避免了人工操作失误及降低了
环境要求,从而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3)开放模式推动国内市场快速发展
未来,一批掌握核心技术、了解中国市场的国内分子诊断企业的发展,将会带来国内分子诊断行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我国分子诊断产业高质量发展,打破国外公司对平台技术及仪器设备垄断的局面。为确保在日趋激烈的分子诊断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诊断仪器厂商势必将维持开放模式,携手诊断试剂厂商一起协同发展。
2 分子诊断行业存在的问题
(1)行业内各公司发展水平不同,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起步时间较晚,发展尚未成熟,行业内各公司发展水平不同,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检测平台方法众多,同一疾病检测项目有多种技术平台选择,行业内尚无明确的检测精准度质量控制标准,不利于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国产设备尚处于起步阶段,同国外先进产品存在一定差距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历史较长,相关设备企业积累了技术、品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占据了主流高端市场。国内分子诊断设备行业集中度不高,“小而散”的特征比较明显,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品牌影响力、资金实力等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3)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分子诊断行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依旧存在严重问题。一方面,业内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分子诊断产品的研发投入高、时间长和回报不确定性,投资者难以承受长期投资和资本回报风险的压力。因此融资渠道单一导致资金投入少、技术创新落后的问题较为明显。同时,由于创业资金不足,造成大批优秀分子诊断产业化项自无知成长,进一步阻碍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以上是关于分子诊断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享,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什么是分子诊断?主要技术及应用场景介绍
分子诊断的未来——基因检测VS液体活检?(39页).pdf